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桂枝龙牡汤合逍遥散

桂枝龙牡汤合逍遥散

解郁和营汤

产后忧郁形寒汗多、胸闷烦躁的验方。

【方名】本方原名为温阳解郁和营汤,今改名为解郁和营汤。解郁者,疏解肝郁,和营者,调和营卫也。解郁和营,双管齐下,用以解决产后忧郁与营卫失和的病证。

【组成】炙桂枝6~10克,赤、白芍各10克,陈皮6克,煅牡蛎(先煎)15克,青龙齿(先煎)10克,醋炒柴胡5克,甘草6克,广郁金9克,仙灵脾9克,生姜3片,大枣3~6克,寄生12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功用】温阳和营,疏肝解郁。

【适应证】产后忧郁,并伴营卫失和,以致胸闷烦躁,夜寐失眠,汗出颇多,形体畏寒,甚则周身关节酸痛明显,辗转反侧,形体羸弱等证。

【方解】本方由桂枝龙牡汤合逍遥散加减而成。就—般病情而言,营卫失和,汗多形寒,解肌和营,桂枝汤最为合适,在前人的论述中,不乏详论。桂枝原为辛温解表的药物,但得芍药的酸敛,两者配合,一发一敛,一温一凉,故既能发汗解表,温运表阳,又能敛汗护中的双相调节功能;病由产后而起,性情忧郁,常多失眠,可见心肝气郁,故用逍遥散加广郁金以解郁,且柴胡不仅有疏肝解郁的功能,还有和解作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这是众所周知的;此病内有心肝之郁,外则营卫失和,在一定程度上内郁为重要,故在解郁和营的方药中,加入龙、牡以镇降安神,龙齿安神,其功较著;牡蛎者不仅具有镇降功能,而且煅牡蛎还有敛汗的作用;桂枝汤合龙、牡,谓之二加龙牡汤,原是治虚劳疾患,产后久病,已非一般表证,故不得不从复方调治,形寒者,加仙灵脾以温中,桑寄生者,为关节酸痛而设;陈皮和中,姜枣以调协之。全方虽为解郁和营而设,但亦有宁心调中之效。

【临床运用】本方不仅使用于产后忧郁以及产后风湿所致的营卫不和病证,亦可应用于围绝经期忧郁证所致营卫不和以及虚劳病证中的营卫不和者。

1.围绝经期忧郁证 围绝经期忧郁证所致营卫不和,亦可见汗出较多,形寒肢冷,胸闷不舒,情绪忧郁,烦躁失眠,脉象细弦,舌质淡红,苔白腻。用本方治疗时,加入浮小麦(包)30克,太子参30克。

2.虚劳病证兼营卫不和证 虚劳病证,形体羸弱,不耐劳动,神疲乏力,胃纳欠佳,腹胀矢气,又见汗出较多,形体畏寒,胸闷不舒,情怀抑郁,时欲叹气,呵欠连连,夜寐甚差,脉象细弦无力,舌质淡红边有紫瘀,苔色黄白而腻。用本方治疗时,加入党参10克,广木香9克,广陈皮6克。

【按语】本方实际上含有桂枝汤、二加龙牡汤、逍遥散三方之意。桂枝汤是常用的调和营卫的方剂,在《伤寒论》的表证中用之甚多,而且在表证的变证中,加减运用尤为多见,因为桂枝汤加入甘甜的药物,就转变为小建中汤,所以曾经有人评价本方可“外得之而调营卫,内得之而和阴阳建立中气”。二加龙牡汤者,是治疗虚劳疾病的要方,它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入龙、牡而成的,而龙者,乃青龙齿,非龙骨也,原因在于失眠的病情需要,牡蛎为了有效地控制出汗,故用煅者。逍遥散是一张升散和解的方剂,是症存在忧郁,故用逍遥散为的对方。但是,单服逍遥散尚不能解除郁证,必须进行心理疏导,所谓:药逍遥人不逍遥,最终尚不能达到逍遥。

产后忧郁证常与产后风相兼,我们在临床上时有所见。始于产后,周身关节酸痛,易汗形寒,继而胸闷,烦躁失眠,汗多,或者正由于同时存在心情忧郁,胸闷烦躁,情绪不宁,周身关节胀痛,形体作寒,四肢偏冷,汗出偏多,以风湿论治,效不佳,温补肾阳,常又导致烦躁口苦,失眠加重,转从精神神经科论治,用镇静剂,效果亦不理想。殊不知,心肝气郁,神魂失宁,气血不畅,容易导致营卫失和,加上产后之体,本身就存在表气不足,腠理空疏,营卫失和,因此在心肝气郁,心神失宁的情况下,可以导致外表营卫更加失和,腠理更加空疏,表气空虚,病情久不痊愈,的确有如虚劳病证。治疗此等病证,内则疏肝解郁而偏于凉,外则调和营卫而偏于温,解郁和营汤就具备这些作用。在这张方剂中,柴胡与青龙齿是主要药物,将作重点分析。

柴胡:味苦,性平,入肝、胆经,亦入心包、三焦经,功能解表清热,疏肝解郁,升举清阳,用于外感热病,内伤劳热,疟疾,肝气郁结,胸胁胀满,脘腹疼痛,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的脏器脱垂,风热上淫的目赤肿痛等病证。《医学启源》曰:“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治心下痞,胸膈中痛……。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本草汇言》对柴胡进行分类论述,如说“银柴胡、北柴胡、软柴胡,气味虽皆苦寒,而俱入少阳、厥阴,然又有别也。银柴胡清热,治阴虚内热也;北柴胡清热,治伤寒邪热也;软柴胡清热,治肝热骨蒸也。其出处生成不同,其形色长短黑白不同,其功用内外两伤主治不同,胡前人混称一物漫无分理?〈日华子〉所谓补五劳七伤,治久热羸瘦,与〈经验方〉治劳热,青蒿煎丸少佐柴胡,言银柴胡也。〈衍义〉云,〈本经〉并无一字治劳,而治劳方中用之,鲜有不误者,言北柴胡也。然又有真藏虚损,原由肝郁血闭成劳,虚因郁致,热由郁成,软柴胡亦可相机而用。如〈伤寒〉方有大、小柴胡汤,仲景氏用北柴胡也。脾虚劳倦,用补中益气汤,妇人肝郁劳弱,用逍遥散、青蒿煎丸,少佐柴胡,俱指软柴胡也。业医者当明辨而分治可也。”可见我们这里亦以软柴胡为要。

青龙齿:味涩,性凉,归心、肝经,功能镇静安神,除烦热,主要用于镇痛癫狂,失眠多梦等证。《日华子本草》认为:“龙齿涩凉,治烦闷,癫痫,热狂。”《本草纲目》亦认为:“龙齿主肝病,许叔微云,肝藏魂,故魂游不定者,治之以龙齿,即此义也。《神农本草经疏》比较了龙齿、龙骨,云:“按龙骨入心、肾、肠、胃,龙齿单入心、肝,故骨兼有止泻涩精之用,齿惟镇静安魂魄而已。”我们临床上常用青龙齿者,质量较优,黏涩之性较强,如土龙齿者质差,黏涩之性亦差。龙齿主要内含碳酸钙和磷酸钙,其镇静安神、除烦热之力较强,故凡心肝火旺神魂失宁者,恒多用之。

【加减】若汗出过多,汗冷形寒偏盛者,应加入炙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制附片6克;若出现腹胀便溏,纳欠神疲者,加入煨木香9克,陈皮6克,炒白术10克,砂仁(后下)5克;若出现头昏头痛,烦热口渴者,加入钩藤15克,炒丹皮10克,白蒺藜10克;若出现心烦失眠,心慌不安者,加入莲子心5克,合欢皮10克,炒酸枣仁6~9克等。

猜你喜欢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