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蜈蚣的人工饲养技术

蜈蚣的人工饲养技术

蜈蚣俗称“天龙”,又名“百足虫”,属节肢动物,唇足(多足)纲,蜈蚣目大蜈蚣科,种约30~40种。最常见的为少棘金头蜈蚣,还有平耳孔蜈蚣等。其躯体偏平而长,由22同型环节构成,每节有一对附肢,体长约9~18厘米,宽5~11.毫米,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红色或金黄色,身体黑绿色,头板杏仁形,窄端向前方突出。头板和第一背板金黄色,具有一对又细又长的触角,触角后有复眼(单眼四对和发达的爪及毒腺,最末一对附肢向后延伸呈尾状。)

蜈蚣的第一对附肢变成毒颚,称为颚足,长有利爪和毒腺,既可用来捕食小动物又能螯人。人被螯咬后,毒腺里的毒液就迅速进入人体伤口,使被咬处红肿和剧痛。它最后一对足向后伸展,好像两条尾巴,其它的21对附肢用来爬行,所以叫步足。

蜈蚣是常见的药用动物之一。主治中风、破伤风、脐风、痔漏、蛇伤等许多疾病。

一、生活习性: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块间、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中,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藏在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每次吃进食物可达体重的3/5,约1.2克。饥饿时互相残杀,并食其幼仔。雌蜈蚣具有怀抱卵群孵化保护幼蜈蚣的特性。

蜈蚣有冬眠的习性,一般在每年立冬前后,天气转冷时开始冬眠,蛰居于向阴避风、少土多石、距地面10~13厘米深的土中越冬。至翌年惊蛰后随着天气转暖,出洞觅食活动。

蜈蚣在我国分布较广,以北方陕西、河南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较多。

以往人们都习惯于天然捕捉,由于长期的滥捕乱捉,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开发人工饲养蜈蚣是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发家致富的门路。

二、药用价值:蜈蚣性味辛温,有毒,具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杀虫、消肿、解疮毒以及抗肿瘤、抗真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可治疗中风、偏头痛、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结、瘤块、疮疡、肿毒、风癣、蛇伤、痔漏等多种疾病,用途甚广。

药理研究表明,蜈蚣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成份,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另外还含有脂肪油、胆甾醇、蚁酸等。还可分离出S—羟基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成份,具有抗肿瘤、止痉、抗真菌作用。

三、繁殖:蜈蚣为卵生动物,一般野生蜈蚣生长4年才会产卵繁殖。每年的5~7月份是蜈蚣的产卵盛期,夜间产卵,每次产卵20~50个,约25天后,受精卵就会完胚胎发育。初出卵膜的白色幼蜈蚣仍需母体保护20天左右,才散团自行活动觅食。蜈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经过11次蜕皮,每蜕一次皮身体增长1厘米,蜈蚣生长速度缓慢,饲养3年体长11厘米左右,一般寿命约为5年。

蜈蚣一般在初夏时产卵,并有护卵的习性。雌蜈蚣产卵时,身体蜷成“S”形,卵精由身体末端生殖孔排出,并在第八、九体节的背板上粘结成一团,然后巧妙的翻转身来将卵团抱住,不吃不喝,直到孵出为止,一般孵化期约40天。较大的蜈蚣有巴西巨蜈蚣,体长约27厘米。我国南方的多棘蜈蚣体长约24厘米。

四、人工养殖:

1、筑巢:以直径0.4厘米粗的铁丝为骨架,用水泥浇制或者用砖头砌成1米见方的池子,池的顶部安装活动玻璃小门,池两端开通风口,开口处要安装窗纱布,池壁衔接处要密封。池底放20厘米厚的泥块,泥块上面用砖头、碎瓦等有规则地堆叠,留有缝隙,以便蜈蚣活动。

2、种苗:一般可到饲养场购买,也可在清明、立夏时节到野外捕捉。捕捉方法可根据蜈蚣夜间活动的特点,用手电筒或其它照明工具进行捕捉,翻动乱石堆或杂草堆等发现蜈蚣后迅速捕获。冬天可寻找蜈蚣越冬的地方进行挖掘和搜寻。也可在土中或杂草、砖石堆中埋入鸡毛、鸡骨头等引诱蜈蚣在些地方繁殖,第二年开春即可捕捉到相当数量的蜈蚣。

3、饲养:蜈蚣为食肉性动物,以投喂蛙肉、地鳖虫、菜青虫、蝴蝶、飞蛾、蚯蚓等为主,也可辅喂些嫩草料。蜈蚣在10℃以上的温度时开始活动觅食,适宜温度为25℃~32℃,低于10℃进入冬眠。长期干燥会使它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一般晚上8~9点开始到第二天凌晨3点为蜈蚣的觅食时间,应在傍晚时投喂鲜食,不能投喂腐臭的食物,投料要及时、足量。夏天要在池内放些稻草、鸡毛等一些杂物并使池内经常保持清洁,及时清除残渣。严禁在池子周围放置农药,以防蜈蚣中毒死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蜈蚣常常吃掉初生的小蜈蚣,所以当幼蜈蚣能自行活动觅食时,一定要及时把母蜈蚣放入另一池子单养。当小蜈蚣体长达到8厘米时,食量增加,要饲喂足量的食物。以饲喂体软多汁的小虫为宜,小蜈蚣的攀缘能力很强,要注意防止逃逸,还应及时做好分池饲养工作。

五、加工:将成熟的蜈蚣(体长约11~12厘米)捉出来,用两端削尖的竹片,刺入头尾两端,将其撑起绷直,晒干或烘干。临用时除去竹片及其头足,剪成3~5厘米长的小段。也可用沸水将活蜈蚣烫死,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后,即可出售入药。

药品是干燥全虫,头部红褐色,头板近圆形,背部黑绿色,腹部淡黄或棕黄色,瘪而皱缩,全虫呈扁平、长条形、质脆,断面有裂隙。稍有腥气并带特殊刺鼻的臭味,长9~17厘米,宽0.5~1厘米,背部有两条突起的棱线。以身干、条长、头红、足红棕色、身黑绿、头足完整者为佳。药用时可将其拭净,除去头足,剪断,酒浸后微火焙干即可。

猜你喜欢

  • 阳气不足百病生,阳气不足有哪些症状

    首先呢,一个就是唇舌无力,可能临床上很多人都不会注意,怎么知道这个舌头和嘴唇儿没有力量呢?其实在这点上,中医我们常说的懒言少语,不愿多说话,这也是唇舌无力的一个表现。还有一点呢就是。舌头有齿痕,包括嘴唇的干裂,嘴唇的颜色的改变,这些都可以说

  • 患者排便困难无力,中医一招帮你打通

    这个患者是一个王女士, 28岁,她的主诉便秘症状有十余年,这个患者是大便呢,平常是三五天一次,最近这患者发现呢,就是她有便意,但到厕所的时候就没有力气排出,爱出汗,气短,大便其实不是很干硬,成条形的,有时候会有黏滞不爽,有胃胀,有腹胀的一些

  • 胃糜烂不吃药能自愈吗?做到这三点好得快

    这个是临床上消化系统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原因都可以造成糜烂性胃炎,比如说我们的常见的是胆汁反流啊,对我们的胃黏膜造成损害,可以造成这个糜烂性胃炎,具体来说,在胃镜下为什么称为?糜烂为什么有时候称为浅表,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浅表吧,他这

  • 晨起口臭伴有反酸烧心,中医帮你祛除病根

    这个患者是一个严女士, 43岁,主诉啊就是这个口臭伴胃脘疼痛有三个月,这个患者三个月前,就自己感觉这个口臭是不可接受的,常常这个贪食辛辣食物,所以说口臭又会加重。伴有这个胃脘的有一个隐痛,还有胀闷不适,平时脾气比较大,容易急躁易怒,还有感觉

  • 嗓子有异物感还在当咽炎治?千万别再陷入误区!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这一类患者,就是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咳嗽咳不出来,一般呢都当咽炎治了好多年。比方说临床见到一些患者是老师用嗓子讲话比较多,呃,讲得多的时候会感觉声音嘶哑,然后嗓子也比较累啊,气力也不足。到耳鼻喉科去看,那么这个咽部啊,有这个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