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冬日保健杂谈

冬日保健杂谈

首先,衣着要注意保暖。但如果气温不骤降,不要轻易“全副武装”。俗话说“多衣多寒”,所以穿戴也要适度。通过锻炼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能力是冬日养生的要义所在。

其次,晚上要睡足七八个小时。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令宜适当早睡晚起,养阴藏神,使翌日劳作精力充沛。“早卧”对追求娱乐性夜生活的人来说有特殊的积极的意义。“晚起”是说冬夜较漫长,不必天没亮就匆匆起床,但并非倡导早晨睡懒觉,睡眠时间过长与失眠或睡眠不足一样,都有导致神疲、体倦、代谢率降低之弊。

第三,要保持室内、床上空气流通。寒冬,人们因怕冷而终日关窗闭户,通宵蒙头睡觉,这是不可取的。室内和被窝里污浊的空气既损肺又伤脑,易引发感冒、呼吸道感染和头晕、乏力等症。

第四,要常到户外去活动。不是从事露天作业的人,如脑力劳动者、老人和儿童,更应不怕风寒,多到户外晒太阳、做操、跑步。冬季晒太阳既能暖身又能使皮肤下的胆固醇类物质变为维生素d3,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从而强筋、壮骨、固齿和益智。而坚持体育运动,对血液循环较慢、代谢率较低、抗病力较差的人,还有增强体质的作用。此外如能坚持天天冷水洗脸,(身体较好的青少年还可以坚持冷水浴、冬泳等耐寒锻炼,)便不易患伤风感冒。北风刺骨的冷天外出,擦些护肤脂防止皮肤皲裂也很有必要。

最后,冬食除要讲究卫生、饭菜熟后适时趁热进食外,还须做到二宜。一宜杂食,即食物要多样化,精粗搭配,荤素兼吃。冬令人们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粮、蔬菜、瓜果的倾向。这不但容易使人患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便秘、口角炎、牙龈出血等症,而且冬令人的食量增加,饱吃大量精、荤、甜食物易使人发胖,而过度肥胖又会诱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二宜食补,特别宜于体质虚弱者、慢性病人。冬令人体“精气”“封藏”,进食补品易吸收藏纳,对改善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和促进疾病康复都大有裨益。寒冬腊月,一般人可多吃栗子、糯米、韭菜、羊肉、牛肉、狗肉、鲢鱼等热能多、御寒力强的甘温食物。但酗酒御寒之举不足取,因酒性一过更容易受寒感冒,且有伤神耗气、损心伤肝之弊。体质虚弱者可请教医生,适当服些人参、鹿茸、银耳、莲子、鱼膘等补品。

猜你喜欢

  • 红豆和赤小豆的区别和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把红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实这两种豆子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上,两者都不太一样。红豆圆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实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药,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的功效,

  •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虚胖是指哪里虚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

  • 中药和西药能同时服用吗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

  • 是药三分毒中药有毒吗

    我们知道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我们体内的这个营养的偏性,假如这个人是个寒凉的体质,我们用温热的药啊,这是正常对应的。假如寒凉的体质用这个寒凉的药,这个药对身体都是有毒副作用,这个是不能用的。还有下面一句话呢,就是能不能长期服用,如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