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自我按摩养生功

自我按摩养生功

自我按摩养生功

1、揉按膻中穴

动作:两手重叠,内外劳宫相对,男子左手在下,女子右手在下,手内劳宫对准膻中穴,吸气时,两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为一圈,即为一次,少则八次,多则六十四次。然后换方向揉按,吸气时,两手由右往下向左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左往上向右揉按,次数同上。最后,做三次压放吸呼动作。

心脏病加按摩内关穴、神门穴。

支气管哮喘加按摩太渊、丰隆、天突、内关、定喘、关元、足三里穴等。

功用:胸为宗气聚会之处,膻中穴为气之会穴。本式能顺气宽胸,有益于心胸。定喘穴是治疗哮喘的经验穴;天突对解除痰鸣有良好的作用,配合气会膻中和心包经络穴内关能顺气降逆,宽胸止喘;肺经原穴太渊是治疗肺疾的要穴;胃经络穴丰隆是祛痰湿的经验效穴;关元、足三里兼补脾肾,是治本之法。配合按摩内关,心经之输、原穴神门,对预防与治疗冠心病有良好的作用。

2、揉按脘部

动作:两手重叠,与上式同。手掌按压在中脘穴上,手指按压在建里与下脘穴上,吸气时,两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为一圈,即为一次,可连续做八至六十四次,然后,再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与次数同上。最后,做三次压放吸呼动作,方法同上。

根据经验,一手扶头顶,手内劳宫对准百会穴,一手扶脘部,做旋转揉按,“随”与“迎”揉按次数相等,对胃神经官能症,胃寒等病效果良好。

胃病加按摩足三里,若肝气犯胃加按摩太冲、阴陵泉、期门等。

功用:中焦是沟通上焦和下焦的关键,本式可开中焦之气,以使上下气机流通。下脘穴是沟通上下之报导和开中焦气的要穴,所以要施治此穴。中脘为胃之募穴,是治疗胃病的要穴,配合按摩胃经的此穴,又配胃之“下合穴”足三里,效果更佳。属于肝气犯胃加按摩肝之“原穴”太冲,胆之“会穴”阳陵泉,肝之“募穴”期门,三穴相配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

3、揉按关元穴

动作:两手重叠与上式相同,手掌与手指分别按拄气海、关元穴上,吸气时,两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为一圈,即为一次。少则八次,多则六十四次。然后再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与次数同上。最后,做三次压放吸呼动作,方法同上。

功用:关元为小肠经之募穴,手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又是全身强壮穴之一。气海为生气之海,清气由此上升,为丹田呼吸之中枢,如果气凝聚于中焦不能下降,下焦气机虽通,其气也不能上接,继下脘,中脘疏通后乘其下降之际,再揉按此穴,才能使气机通畅。气海穴不宜按摩次数太多,防止气脱。体虚者,经常按摩气海、关元、足三里穴,具有较好的作用。

4、揉按肝区

动作:两手重叠,方法与上式相同。手掌按压在肝区上,吸气时,两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为一圈,即为一次,少则八次,多则六十四次,然后,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与次数同上,最后,做三次压放呼吸动作,方法同上。

根据经验,肝炎患者,经常按摩腕骨穴(泻)、至阳(泻)、肝俞(泻)、太冲(泻)、足三里(补)五穴,每次平揉压放各六十四次。如胃肠消化不好加按摩中脘穴,手足发烧者加按摩内关(补)与三阴交(补)。按摩次序由上而下进行。

功用:肝之募穴期门,脾之募穴章门,二穴合治肝脾疾病。本式能疏肝解郁,治疗肝炎、胁肋痛、消化不良、脾肿大、呃逆等症。

按摩小肠经之腕骨穴及督脉之至阳穴,能清小肠之热,兼有退黄之效。按摩肝俞与肝经原穴太冲,可疏肝解郁。按摩胃经之“下合穴”足三里能健脾利湿,兼利大小便,增进食欲,促进机能的恢复。

5、揉按肾俞穴

动作:两手轻握拳,以拇指或食指背根关节突出部位按压在肾俞穴上,吸气时,两手由内往下向外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外往上向内揉按。一吸一呼,为一圈,即为一次,至少八次,多则六十四次。然后,还可以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与次数同上。最后,做三次压放吸呼动作,方法同上。

如坐骨神经痛、胃肠虚寒症等,在做完肾俞按摩后加搓腰动作。即:吸气时,两手掌从会阳穴沿膀胱经向上搓至肾俞穴,呼气时,两手掌向下搓,一上一下为一次,少则八次多则三十二次。最后,两手心对准肾俞穴,做三次压放呼吸动作。

功用:本式能补肾纳气,是治疗肾炎等泌尿及生殖系统疾患的辅助功法。无病常做此式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6、搓涌泉

动作:先用左手拇、食、中指将左脚趾向上搬翘,用右手掌后侧小鱼际穴部位前后推搓涌泉穴,吸气时,手向后搓,呼气时,手向前搓,一吸一呼为一次,少则八次,多则六十四次。然后换左手搓右涌泉穴,方法及次数同左脚。本式以坐式为主。

功用:涌泉穴为肾经之井穴,肾水宜升,本式可使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可降低血压,养肝明目,治头痛,头晕等症。

猜你喜欢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