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针灸推拿治疗内科急症

针灸推拿治疗内科急症

中医内科急症,是指各类外感性或传染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邪毒所引起的危重病症,其特点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治疗不及时,更会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中医在诊治时,要及时、准确、果断,更要突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同治,祛邪扶正等治疗法则。用药要胆大心细,当机立断,并讲究采用急症中药制剂,如散剂,口服液等,服用方便,疗效迅速。

中医在治疗急症方面,可分为内科急症与外科急症。内科急症的主要治疗如:吐法、下法、和法、解表法、开窍法、固脱法、理气法、止血法等。外科急症则用针灸、按摩、推拿、气功等治疗。

中医对常见内科急症的临床治验,现例举急症中“虚脱”证:面色苍白,出汗肢冷,甚至昏迷等,均属于危急重症,由严重吐泻,出汗或大量出血,外伤剧痛引起。现代医学中的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均可出现“虚脱”。中医的“虚脱”证,在辨证施治上主要分为“亡阴”与“亡阳”二类:亡阴之主证:神志昏迷,汗出,身热,唇干舌红,脉虚细数。治法以救阴敛阳,方药用生脉散加味。

亡阳之主证:面色苍白,神志昏迷,眼闭口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治法以回阳救逆,方药用参附汤或四逆加人参汤加味。紧急处理:让病人平卧,保持安静,保暖。如有呼吸衰竭或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针灸疗法:针灸:人中、内关或涌泉等穴强刺激,间歇捻转十五分钟或加灸气海、脐中、关元等穴,直至脱证复原。

上述只是中医对急症辨证施治其中一个例子。当然,要发展中医对内科急症治疗效验,要赶上时代的步伐,除发扬中医的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固有的特点外,应配合人工呼吸与心脏复苏法,同时对于急症的药剂也必须加以改良革新,如几千年来传统中药汤剂,若能改良为方便服用的剂型,如口服液、丸散剂、喷射剂、注射液(在我国中医普遍使用),而能普遍使用,这对中医内科急症的迅速对症下药,将取得立竿见影之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症,将是更趋于完善的紧急医疗服务。但是由于中医受到各种观念因素的限制,与其欲求中西医合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积极提高我国中医的素质与医药水平,强调中医对急症治疗的特点,配合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吸取民间验方,研制出常见急症的中药制剂,同时针对急症的处理原则与方法、护理、禁忌、注意事项等,整理出一套较完整的中医急症治疗体系,这将推动中医急症科的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乌梅丸治久痢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

  • 感染性休克中医诊疗技术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

  • 金匮肾气丸治肺心病心衰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