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西洋参功效

西洋参功效

西洋参功效

功效:

西洋参入肺、胃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功效,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主要功用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用于治疗肺虚久嗽、咳喘、咯血、热病伤阴、咽干口渴、虚热烦倦、胃火牙痛等。具有强壮、搞疲劳的作用外,还有滋阴、降虚火、清虚热、健胃生津、补气益血的功效。

后汉《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有裤五脏,安精神、止惊悸、明目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清朝《本草备要》中记载:西洋参裤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最宜。

《本草從新》記載: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

《藥 性 考》記載:補陰退熱。姜制益气,扶正气。

《本草再新》記載:治肺火旺,咳嗽痰多,气虛呵喘,失血,勞傷,固精安神,生產諸虛。

《本章求原》記載:清肺腎,涼心脾以降火,消暑,解酒。

《醫學衰中參西錄》記載:能補助气分,并能補益血分。

西洋参的食用方法:

由于西洋参性凉,没有刺激性和副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天然健康食品.其主要食用方法有:

1.原粒及原枝参-切成薄片后隔水清炖,或加其他辅助材料一起炖汤;

2.西洋参茶包-用滚水浸泡五分钟则可饮用;

3.其他产品例如参丸,参粉等-按产品说明食用.

西洋参与大陆参,高丽参的区别:

西洋参为温性,凉性,而大陆参,高丽参为热性.因此西洋参不论老少皆宜,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西洋参功效及其作用

西洋参是药食同源植物,既是名贵上品中药,又是高级滋补佳品。它含有人体必需的16种微量元素和17种以上氨基酸和多糖、多肽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抗癌、抗疲劳、抗缺氧、抗辐射、抗衰老等多种功能,对冠心病、高血压、贫血、神经官能症、糖尿病等具有很好疗效。经常服用西洋参,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西洋参性寒,老少皆宜,四季均可进补。年老或病后体虚者、身体素质较差者、脑力劳动者、内分泌不调者、性功能不佳者,以及不适合用人参进补的年轻人,都适合进补西洋参。

西洋参具有滋阴补气,宁神益智及清热生津,降火消暑的双重功效.古语云:“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故补而不燥是西洋参的特别之处.其主要作用有:

1.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之活动能力;

2.强壮中枢神经,安定身心并恢复疲劳,有镇静及解酒作用,增强记忆能力,对老人痴呆症有显著功效;

3.对血压有调整作用,使暂时性或持久性血压下降.抑制动脉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增加血色素的份量;

4.能调节胰岛之分泌,因此对糖尿病有功效;

5.对肝脏有调节副肾上腺素之分泌,促进新陈代谢 的作用;

6.能增强体力并对运动员具极大助益;

7.抑制癌细胞生长,增加免疫功能;

8.助长消化,对慢性胃病和肠胃衰弱有助效.

除了日常的保健功能外,经临床验证,西洋参对高血压和心肌营养不良、冠心病、心绞痛等亦有一定疗效。对于由心脏病引发的胸闷、心慌心烦等症尤为适宜。同时,西洋参还可降低"化疗"或"放疗"治癌肿引起的不良反应,常作为治疗各种癌症的辅助剂之品。

西洋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如:

强壮剂 具有抗疲劳、强壮体魄作用。

补益剂 具有补充人体所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抗应激能力 具有抗缺氧、抗高温、抗寒作用。

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抗休克作用,并可明显降低血脂。

其它 具有抗利尿、镇静、止血等作用。

猜你喜欢

  • 倒换法治顽固性鼻衄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失瘖辨治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辨证分型不容否定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三甲散治肝硬化腹水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膀胱咳验案一则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