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小儿服用六神丸的误区

小儿服用六神丸的误区

六神丸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由牛黄、珍珠、蟾酥、明雄黄、麝香、冰片6味药配制而成,因其功效神速而显著,故得名“六神丸”。别看六神丸颗粒细小,却有着强大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特别对小儿咽喉肿痛、喉痹失音、口舌糜烂、牙痛、流行性腮腺炎有独到之功效。

六神丸功效卓著,用法也很讲究。应用时需辨明症候属性,因证施治才能发挥其疗效。若外邪束肺郁而发热,或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或肝气郁结之咽喉疼症,不宜用本药。若遇气血虚衰、脾胃不足之体质即使患热毒之症,亦不宜用本药。

目前在给儿童服用六神丸时存在以下误区:

一、药量随意变更,用量过大。

六神丸的用量,是经过反复试验分析确定的,量多量少不可随意变更。六神丸中明雄黄是有毒的砷化物,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发生慢性砷中毒,致肝、肾损害,皮肤严重角化、皲裂、色素沉着。此外,还能抑制酶的活性,若与酶制剂、亚铁盐、亚硝酸盐等西药同服,可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增加对身体的损害。六神丸中的蟾酥是癞蛤蟆(蟾蜍)的毒液,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中毒轻者,可有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口唇及四肢麻木,重者则可致惊厥、呼吸浅慢、口唇青紫、四肢冰冷、血压和体温下降,甚至脱水、休克而危及生命。

二、在口中含化时间过久。

六神丸中所含蟾酥有局部麻醉的作用,如果在口中含化时间过久,有导致软腭局部神经损害之可能。故切忌用量过大、含化时间过长。

通常正确的用法和用量是:小儿1岁每次服1丸,2岁每次服2丸,3岁每次服3~4丸,4~8岁每次服5~6丸,9~15岁每次服8丸。以上均为每日2次,重症可3次。治口腔及咽喉疾病均应在口中含化后再温开水送下。外用时,取药10丸,用温开水或少许米醋溶成糊状涂搽患处,每日数次。

此外,六神丸会产生过敏反应,严重的可出现休克,喉头水肿,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婴幼儿服用过量,皮肤会出现风团红斑,甚至惊厥、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口唇青紫、呼吸急促等中毒症状。可见,小儿服用六神丸在用量用法上是不可大意的。

猜你喜欢

  • 决明子治石淋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倒换法治顽固性鼻衄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失瘖辨治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辨证分型不容否定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三甲散治肝硬化腹水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