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见解之儿童过敏性鼻炎

中医见解之儿童过敏性鼻炎

立秋后,天气慢慢转凉,早晚温差加大,有人开始出现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等现象。注意,这可能不是感冒,也许,你可能患上了过敏性鼻炎,因为,此时已进入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现在,过敏性鼻炎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已占人群的10%~40%,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他们迫切地想要了解有关过敏性鼻炎的知识。

为此,本版特意邀请耳鼻喉方面的权威专家为您介绍相关知识。——编 者

疾病预防

又到鼻炎高发时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每到秋高气爽的时节,也就到了过敏性鼻炎患者遭罪的季节,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晨起、睡前就会无休止地打喷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再加上长时间鼻腔堵塞,真是苦不堪言。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多在春秋两季发生,天气转凉及空气中飘散的大量花粉是发病的主要诱因。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有季节性和常年性之分。此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主要的症状就是流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打喷嚏。过敏性鼻炎患者通常一次打喷嚏可连续几个到数十个不等,继而是清水样鼻涕长流不止。

过敏性鼻炎的这些症状恰恰与感冒症状相似,所以有不少人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去治,结果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虽然感冒患者也会打喷嚏,但不会连续打数十个,感冒初始为清水样鼻涕,后期就为黄色黏稠脓性鼻涕。过敏性鼻炎可诱发多种合并症,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哮喘,其次是鼻窦炎、中耳炎、过敏性咽喉炎等,还会因为嗅觉不良、睡眠不佳而导致食欲减退,对工作和学习都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对过敏性鼻炎不可忽视。

秋冬天温差较大时要添加衣服,加强保暖。室内要注意通风,经常清除屋内灰尘,保持空气新鲜。已经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应尽快查出过敏原,避免与之接触。□新文

专家寄语

秋季远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通俗说法,医学名称是变态反应性鼻炎,属于免疫范畴。

过敏性鼻炎分为两种,一种为季节性,即多发生在春秋两季,因致病原多为花粉,又称“花粉症”。另一种为常年性,即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是鼻痒、喷嚏、清涕或有鼻塞,一般晨起或遇冷加重。“花粉症”可伴有眼痒、咽痒、耳痒。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是居住环境中有空气污染;感冒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大的精神创伤或大病后的免疫改变;家族性的过敏体质;有过敏性哮喘病史。

本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过敏体质的人在吸入过敏原后,引发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使鼻黏膜处于致敏状态,当致敏原再次吸入鼻腔时,激发引起鼻黏膜明显的组织反应,发生水肿、清涕、喷嚏等过敏表现,并随着时间推移,鼻黏膜对致敏原越来越敏感,甚至“草木皆兵”,对非致敏原都敏感了,也就是说,过敏表现逐年加重。

中医认为“体质决定疾病”,无论何种致病原,人体正气盛,就可以抗病而不发病。之所以发生过敏性鼻炎,是因为上述原因导致了人体的肺气、脾气乃至肾气虚(气是人体正常功能的体现),所以抵御致病原的能力降低,就发生了疾病。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用激素、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等。免疫疗法,是将致敏原制成的针剂逐渐加量,反复多次的注射给患者,以提高病人对致敏原的耐受能力。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重在改善人体状态,扶助人体正气,通过补益肺、脾、肾气,使人体对致敏原不敏感,也就是“以人为本”。通过调理体质,以改善鼻黏膜被致敏的状态,从而消除过敏表现。一般内服中药配合穴位贴敷,大都可收效。

猜你喜欢

  • 自拟方治血管性皮肤病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

  •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

  • 厚朴三物汤治腹胀痛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从瘀论治流泪症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

  • 长期服 缓起效——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8)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是一种中药剂型,有别于一般“补品”,缓图起效是其特点之一。如果不坚持服用,急于求成,就达不到膏方养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虫草等补益性中药,阿胶、龟板胶等胶类、糖等在配伍中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