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系列讲座]中药炮制学(一)

[系列讲座]中药炮制学(一)

中药炮制学部分主要包括中药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要求等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上述概念可在A型题和X型题中出现。

汉代所说的“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㕮咀”即是当时的切制饮片。到刘宋时代,雷敩撰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有330味中药记有“修治”专项。明代缪希雍撰的《炮炙大法》是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清代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其中多源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他说:“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及其对药性的影响

1.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中药的净制、切制、加热炮制与加辅料制均可影响临床疗效。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应用广泛。许多中药经炒制后,可杀酶保苷,如芥子,牛蒡子等;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能使质脆易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如白矾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血余煅炭后能止血。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2.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等。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一是通过“反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如栀子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

二是通过“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如胆汁制黄连,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

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的用途。如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南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的功效。

(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其作用趋向,如酒制引药上行,盐炙引药下行入肾经。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

(4)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具有毒性的中药经炮制均可降低毒性。

猜你喜欢

  • 肝火、心火、肺火、胃火、脏腑有火如何辨别?应怎样调理?

    我们今天呢给大家呢简单的来说一下。那么第一个肺火,肺呢是为娇脏,既怕寒又怕热。受寒之后,寒气入里就会化热。就是我们讲的肺火,有咳嗽呀、痰黄这些表现,感冒加重之后浑身发热,然后灼伤肺经,会出现什么呢?就刚才说的那种肺火,甚至如果重的话,咳痰有

  • 脑梗复发的前兆

    大家好,脑梗呢是我们现在比较多发的一个病,发作之后症状轻的还好,症状重的呢整个的影响都比较大。而且它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呢?非常容易反复的发作。那么它反复发作呢就是有几个表现常见的啊,一个是四肢麻木。从中医讲它是一个血瘀的表现。当它这个血液运行

  • 气血两虚怎么补

    大家好,我们常说气虚,血虚,气血不足。那么今天呢跟大家说一下,解释一下,气虚和血虚都是什么样的,中间关系是什么。那么气虚是我们非常常见的。因为最开始吧,首先出现的往往是气虚,像劳累受寒之后,那这个气就不足了,就风吹一下特别凉了之后伤气,特别

  • 阴虚阳虚怎么分辨,怎么调理

    大家好,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下关于阴虚和阳虚的区别的问题。那么首先从症状区分来讲,阴阳其实它是代表寒热。我们讲说阴虚则热,阳虚则寒。当阳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形寒肢冷。怕冷的情况。就有人讲说我气虚也冷,阳虚比气虚要重,它也有气虚的这些表现,特别

  • 长期咳嗽老不好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春天犯咳嗽的患者很多。那么这个咳嗽呢,虽然都是一样的咳,但是呢病因和病机不一样,治疗和调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看一下啊,关于咳嗽来说啊,就是我们讲越简单的症状啊,从中医来讲它越复杂。因为什么呢?研究的特别透,分型分得特别细。这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