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争议称阿斯巴甜有致癌可能性

争议称阿斯巴甜有致癌可能性

FDA认为,其在30年前就曾组织了一批专家对该产品进行了大量严谨的科学评估,其权威性不容否定,故拒绝对其重做临床试验。

阿斯巴甜(aspartame)是美国Searle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发上市的新颖的人造甜味剂,它是由天冬氨酸与苯丙氨酸等两种氨基酸原料所合成,其口感与白糖非常相似,但热量只有后者的1/20,且食后无糖精那样的苦味残留感,故产品一上市,立即受到众多食品生产厂商的热烈追捧,其产销量扶摇直上,到了90年代中期,阿斯巴甜全球销售额曾高达十几亿美元,由此创下有史以来化学合成甜味剂销售额之最。

据了解,阿斯巴甜不仅广泛用作各种食品的甜味剂,还被批准用于各种医药制剂里作为甜味剂以代替白糖。据悉,在咀嚼片、糖浆剂、速溶片、泡腾片等制剂中均添加有阿斯巴甜成分,以此取代食后会使人发胖的蔗糖。阿斯巴甜的问世,曾被西方食品学界誉为是20世纪食品添加剂研发的一重要里程碑。

但阿斯巴甜一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与药品,而且全球销量第一的人造甜味剂却始终受到学者们的质疑。就在不久前,一名为CSPI(民间关心阿斯巴甜安全性研究小组)的英国学术团体又对阿斯巴甜提出新的指责——该产品有致癌的可能。据CSPI在网上公布的一份动物实验材料披露:他们在一年多时间里曾给4000只大鼠喂食了含有相当于人每天摄入量的阿斯巴甜的饲料。结果表明,经常摄入阿斯巴甜的老鼠,白血病、乳腺癌和淋巴肿瘤发病率显著升高,而对照组老鼠(未摄入阿斯巴甜)则一切正常。

英国CSPI学术团体的上述报道在美国引起极大震动。《华盛顿邮报》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据悉,美国一些卫生研究组织已联名向FDA提出申请,要求重做阿斯巴甜安全性评估试验。但据《华盛顿邮报》的最新报道,FDA已断然拒绝了上述申请。其理由是,仅凭英国CSPI极其有限的动物实验结果这一家之言,尚不能证明阿斯巴甜有致癌可能性,况且美国FDA在30年前就曾组织了一批专家对该产品进行了大量严谨的科学评估,其权威性不容否定。迄今为止,医学界尚未有人报道说,消费者在食用了含阿斯巴甜后有诱发白血病、乳腺癌或淋巴癌的现实病例。

阿斯巴甜已在包括美国在内世界绝数国家上市,其应用已有30年之久,至今世界各国均无有关该产品会诱发肿瘤疾病的报道。

FDA引用化学专家的话说,阿斯巴甜在进入人的消化道以后会自动分解成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氨基酸,它们对人体都是绝对安全的。且FDA在几十年前即已做过阿斯巴甜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试验”,未曾发现任何问题(否则FDA不会批准其用于医药制剂中作为甜味剂)。所以FDA认为,没必要重做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试验。

据美国媒体分析,实际上阿斯巴甜涉及到的产品至少有成千上万种,其应用范围覆盖糖果冷饮糕点食品/饮料业、医药(药剂制造业)、日用化学品(如牙膏等大宗产品)、烟草加工业和化妆品产业等等。一旦明令禁止阿斯巴甜销售(或暂停销售),将涉及到众多厂家的经济利益而犯众怒,所以,阿斯巴甜这一人工甜味剂在美国可谓是“牵一发而全身动”。美国FDA在涉及到影响巨大的美国食品工业(当然还有其他行业)的利益问题时也是慎之又慎,决不会轻举妄动,作出取消或暂停销售阿斯巴甜的决定。关于阿斯巴甜到底对人体是非常安全还是有致癌可能性,这一问题看来只能留给医学专家们今后去深入研究了。

猜你喜欢

  • 夏天防风湿,生活小细节

    脾胃护理。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主要运输水液。水分的产生不仅与脾胃密切相关,而且最容易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因此,风湿病患者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脾胃,平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嗜酒、吃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尤其是贪凉喜冷。

  • 立夏养心,观花饮茶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

  • 把脉最佳时间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

  • 自汗、盗汗,调理汗证

    如果白天经常出汗,稍有活动就会加重,称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气虚引起的。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有畏寒等症状。如果你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甚至弄湿衣服和被子,这被称为盗汗,主要是由阴虚引起的。常伴有手脚热、口干咽

  • 夜尿多,真的是肾不行了吗?

    68岁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症。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白天没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园,他也只敢在公共厕所周围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老李一开始只认为这是由于老年肾缺乏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