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到了隋朝,中医学已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每一门学说也各自有了专门的杰出著作。例如:医理与治法方面的巨著《黄帝内经》、方书之祖《伤寒论》、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等。至此,中医学在理、法、方、药等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其学术体系也基本达到了全面和详尽的程度。中医理论方面的著作,大多是在汉代以前完成的,唯有病源学和证候学说方面的专著出现得较晚。直到隋代,朝中的太医博士巢元方率众编著了《诸病源候论》一书。至此,才完成了对这一重要学科的确立,并且对于中医极具特色的“病源学”和“证候学”进行了精细、准确的分类与描述,其内容十分周到、全面,以至于在其后的几千年中,该书仍是最完备、最详细的病因学和证候学专著。

巢元方

巢元方

巢元方是隋大业年间的太医博士,他知识渊博,医术高超。据《炀帝开河记》记载:隋朝大总管麻叔谋,患了“风逆”证,不能行动,头晕恶心,每天只好卧床。巢元方为他诊病后,认为是风邪侵入腠理造成的,病的部位在胸臆之中。便叫他用嫩肥羊蒸熟,掺上药粉同食,麻依法服后,很快就好了。从此便常服此方以自养。巢元方在治疗过程中,灵活掌握,可以做到药食同疗的地步,可见医术很高。而这种小方治大病、食药相合的治疗方法,足以见得医者的强闻博识,聪颖敏锐。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述病源和证候的书,书中虽没有记载治法和方药,却有很强的资料价值,为医者的案头常备用书。书中记载了“疥虫”是疥疤的病源,它藏在湿疥的脓疤中,可用针头挑得,形似水中的蜗牛,其观察十分细腻,也是病因学说在形态学上的一大进步。书中对“绦虫”也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解说。其中讲道:寸白虫会一段段的增生,逐渐长大达四、五尺长,这与现代医学对绦虫的描述十分接近,并且指出了这种病的发生与食用未熟的鱼和牛肉有关。书中描写了“漆疮”,这是一种发生在对漆敏感的体质的人身上的米粒样的丘疹。当接触到漆以后,只有这类人身上会出现,而其他人没有,这也是最早的免疫学研究,可以说这时的病因学说,对于过敏的认识已经十分全面了。书中还对传染病,如肺结核、天花、脚气病等都有较详细的记载,甚至提到了妇女人工流产。在养生方面,也很有真知灼见:文中提出刷牙是保证牙齿健康的关键。甚至还描写了肠吻合手术的步骤、方法、缝合以及护理等。可见当时的外科手术也是比较发达的。

病源与证候是中医辨证处方的重要依据之一,该书内容丰富,描述详尽,分析准确,明确易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书。除此之外,《诸病源候论》还是一部记载了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著作,从该书所载的对于病因的认识方面的内容看,当时的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全面周到、分析透彻的程度。也许是受到了文化导向的影响,医学史上,多数医家更加重视对于理、法、方、药等方面的研究和著述,这方面的专著非常少。而《诸病源候论》内容的全面和周到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缺,直到今天的医学发展水平,它仍称得上是一部完备的好书。

猜你喜欢

  • 晨起喝凉白开好吗

    晨起一杯凉白开是对还是错。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正确的。中医认为,晨起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喝杯凉白开,好比正常工作的发动机泼上一盆冷水,这样做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健

  • 泡脚对失眠有效果吗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和痰热的区别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

  • 腿抽筋是缺钙吗?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

  • 吃完饭就想大便还拉稀是怎么回事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虚弱以及肾阳不足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运化精微,导致胃肠传导失常,或者因为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同时还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