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辨治原发性痛经

中医辨治原发性痛经

吴沛田 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以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在1~2年内发病,约占痛经90%以上。临床表现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呕吐等,并随月经周期而发。多因先天不足,肾气未盛,或气血不足,胞脉失养,或气血运行不畅,经期感受外邪,客于冲任,不通则痛。中医分以下三型辨治,疗效满意。

气滞血瘀

经前或行经时腹痛及腰,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紫黯有块,块下痛咸,周期及经量正常,舌苔薄,质黯瘀斑,脉弦。治宜理气活血、行瘀止痛,选方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杜仲、丝瓜络、熟地黄等。

寒湿凝滞

经期或前后小腹冷痛难忍,得热则舒,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恶心呕吐,形寒肢冷,经量少,色紫黯有块,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紧。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选方当归四逆汤加味,药用桂枝、干姜、肉桂、细辛、制附子、当归、白芍、甘草、木通、艾叶、小茴香、香附、川楝子、川芎等。

气血虚弱

经期或前后小腹隐痛,经色较淡,量少。体腰膝无力,神倦乏力,纳食不香,胁腹胀闷,大便不实,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苔薄白,舌体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宜补气养血、和络止痛,方选八珍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白芍、菟丝子、山药、甘草、当归、桃仁、红花、黄精、鸡内金等。D2

猜你喜欢

  • 中医治疗痔疮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纪都可发病,但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们国家,痔是最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痛经药膳方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