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成肇仁治疗胃痛经验

成肇仁治疗胃痛经验

李玉玲 湖北中医学院

成肇仁教授是全国知名伤寒学者,教书临证30余载,学验俱丰,尤善治胃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临床,受益良多,特总结其经验。

病因病机

成肇仁认为胃痛者虚实寒热错杂,但以“脾胃虚-气滞-湿阻”者为多。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脾虚不运,湿浊内生,湿阻气机,不通则痛,发为胃脘痞胀不适或疼痛。脾虚不能胃为行其津液,水液并走于大肠则便溏,水湿内阻故舌淡胖苔白腻。脾胃同属中焦,然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临床常见胃热较盛或阴虚火旺、灼伤胃津,表现为胃脘灼热痛、口干、便干、尿黄、舌红苔燥。治疗当脾胃兼顾,用药不可过燥或过润,否则会更伤胃阴或留湿闭寇。

治疗方法

成肇仁独创一经验方,自拟为理气燥湿和胃汤:丹参15g,白术12g,法半夏10g,元胡12g,茯苓15g,白芍15g,厚朴10g。气滞甚者加砂仁、木香、枳壳、大腹皮;泛酸者加乌贼骨或代赭石;便稀者加吴茱萸、黄连;阴虚者加沙参、麦冬、百合、生地;寒者加香附、高良姜;痰热者加浙贝;湿浊甚加苏藿梗;血瘀者加丹参饮;食积者加焦三仙。方以白术、元胡、法半夏、厚朴、茯苓理气燥湿或利湿;且胃为多气血之府,丹参、白芍乃入血分药也。白芍用此别有深意。《素问。保命全形论》:“木得土则达”。《血证论》:“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故肝与中焦关系密切,治疗胃痛不忘治肝,以白芍柔之。

病案举例

程某,女,52岁。2007年3月11日来诊。胃脘痞胀不适多年,伴烧灼感,泛酸。大便稀日行1~2次,左少腹阵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处方:丹参、茯苓、白芍、焦三仙、乌贼骨各15g,白术、厚朴各12g,法半夏、元胡、陈皮、广木香各10g,炙甘草、黄连各6g,吴茱萸3g。服药七服后,诸症大减,守方继服。2007年11月4日来诊,诉停药后病情反复,以上方加减续服。

体 会

胃痛者寒热虚实错杂,但以脾虚湿阻气滞者为多,治以健脾化湿、行气止痛,多用白术、厚朴、元胡、法半夏,茯苓;且以丹参、白芍入血分,与元胡等相配调和气血;白芍又有柔肝之功,以防土虚木乘。脾胃同属中焦,脾喜燥恶湿,脾易阳虚而生湿;胃易阴虚生热化燥。临床虽以脾虚湿阻气滞者为多,常兼见胃津灼伤之口干、便干、尿黄、舌红苔黄。对于体瘦患者,胃阴伤燥象显者,以五花金铃子散滋阴润燥、行气止痛。其厚朴花、香橼花、佛手花、豆蔻花、绿萼梅行气不伤阴,适于初期气滞甚者。若阴虚之象较甚,舌红少苔者,宜用一贯煎。

猜你喜欢

  •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虐。采收加工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材性状:跟较细,圆锥形,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跟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裂平坦,不显纤维性,

  • 党参的作用与功效

    党参能益气养血、健脾、补肺生津,跟人参有类似的功效,但是药性平和,它补气而不上火,补水而不生湿,养血而不滋腻,所以还有个小人参的称号。正因为它的药性平和,所以跟各种不同药物的搭配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党参配黄芪,适合虚咳气喘、易疲劳、抵抗力差

  • 天麻的作用与功效

    一、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荚蓝素、抗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气绝、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吸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吸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失痹、小儿经风等症。临床

  •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它健脾主要是对于脾阴不足和胃火比较旺的人,另外对于慢性腹泻、慢性胃肠功能不好,它还有健脾止泻的作用。除了健脾,山药对一些肺气虚、肺阴虚也有帮助,通常可以用淮山搭配莲子、百合、玉竹来作为食疗清补。除了这些,山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滋养肾阴

  •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一、可以清热解毒,甘草在中药里有调和百药的作用,就是很多有毒的药物,吃的时候可以加以甘草来缓解毒性。二、清热,它可以祛痰止咳,像甘草合剂就是以甘草为主来提取的一些有效成分。三、缓急止痛,缓急止痛是针对一些肌肉痉挛性的疼痛,《芍药甘草汤》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