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小儿腹泻药膳方

小儿腹泻药膳方

1.药膳方

(1)健脾八珍糕:组成:炒党参、茯苓、炒薏苡仁、炒芡实、陈皮、炒白术、炒扁豆、炒山药、莲子、炒粳米。婴儿每次1~2块,幼儿每次3~4块,每日早、晚各1次,开水冲服或炖服。用于脾虚泄泻。

(2)鲜萝卜叶30g,洗净切碎,加水150ml,煎水50ml,分次服,每日1剂,疗程3~5日。用于湿热泻。

(3)薤白粥:薤白30~60g,洗净切碎,加糯米30~60g煮粥分次服,每日1剂,疗程3~5日。用于风寒泻。

(4)乌梅山楂饮:乌梅、山楂各10g,加水适量同煎50~100ml,分次服,每日1剂,疗程3~5日。用于伤食泻。

(5)糯米莲子红枣粥:糯米30~50g,莲子、山药各10g,红枣10枚,煮粥,加适量红糖,可当饭吃。用于脾虚泄泻。

(6)芋艿粥:芋艿、薤白各30~60g,洗净切成块,加糯米30~60g煮粥,分次服,每日1剂,疗程5~7日。用于脾虚泻。

2.外治疗法

(1)鬼针草30~60g,煎汤后洗足,每日1~2次。用于婴幼儿泄泻。

(2)丁香1份,肉桂2份,共研细末。每次用1~3g,纳脐中,外贴纸膏药,每日1次。用于寒泻虚证。

(3)吴茱萸30g,苍术20g,丁香6g,胡椒30粒。用火焙干,研成干粉,混合均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5~2g,陈醋或植物油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泄泻。

(4)肉桂3g,细辛0.9g,干姜6g。上药共研细末,加冷开水和匀,填于患儿脐部,每日换药1次,连续填3~5日。用于风寒泻。

(5)车前子9g,滑石粉6g,甘草3g,上药共研细末。取药末适量,填满患儿脐孔,外以纱布盖上,贴紧,每日换药1次。用于湿热泻。

(6)葛根5g,黄连5g,黄芩10g,马齿苋30g,木香6g,浓煎成100ml,每次10~30ml保留灌肠,每日2次。用于湿热泻。

(7)皮硝30g,肉桂粉5g,用蜜水调成胶状,放在纱布上覆盖腹部,每日1次。用于重症泄泻而引起的严重腹胀(中毒性肠麻痹)。

(8)生山栀捣烂如泥,加少许食盐混匀,外贴劳宫穴,用纱布包扎固定,每隔12小时换药1次。用于湿热泻。

(9)艾叶、白胡椒、猪苓、透骨草各15g,每日1剂,水煎15分钟,待药温降至42℃左右,将双足浸入药液内,反复擦洗膝关节以下部位,并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止泻、涌泉等穴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用于风寒泻。

(10)单味中药胡椒粉填脐,以填平肚脐为度,然后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每日或隔日1次。用于风寒泻。

猜你喜欢

  • 三脉同诊救危症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

  • 小儿惊厥中医诊疗技术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

  • 决明子治石淋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倒换法治顽固性鼻衄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失瘖辨治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