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长夏防湿邪防病

长夏防湿邪防病

水多则成湿。在祖国医学中,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正当夏秋之交,雨水较多,时阳热正炽,水气上腾,是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

气象学上用“湿度”来表明空气干燥与潮湿的程度。表示湿度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相对湿度,即大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若大气中没有水汽,则相对湿度为零;如大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相等,达到饱和,相对湿度则为100%。

湿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若湿度太大,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则会导致生病。中医认为,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由于天气多雨、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久卧湿地、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多因体质虚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生。外湿与内湿虽有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常会相互影响。伤于外湿,湿邪困脾,不能健运,则湿从内生;而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亦易招致外湿侵袭。

湿属于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粘滞,故致病往往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如湿邪外侵肌表,其症状表现为头重如裹,身体困乏,四肢酸楚。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会肌肤麻木,关节疼痛。若体弱阳虚,湿邪困脾,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则易出现胸闷脘痞、腹部胀满、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尿少水肿等症状。正如《内经》中说:“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湿邪流注下焦,则见小便浑浊、妇女白带增多等症状。

湿邪又易与暑邪、热邪、风邪、寒邪结合,共同对人造成损害。夏秋之交,天气炎热时,湿邪易与暑邪、热邪结合为暑湿、湿热侵犯人体;若雨多气温下降,或夜晚受凉,则寒与湿结合;中秋之后风多,则易为风湿。特别是风寒湿三气一起侵袭关节、肌肉,则易患关节疼痛。临床所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伸屈不利,肌肤麻木等症状,无不与湿邪有关。所以,夏秋之交要特别重视防止湿邪侵袭,以免危害机体健康。

保持居处干燥平时要注意开窗通风(特别是晴天或有风的天气),防止居处和被褥潮湿。若室外特别潮湿时,则最好关闭门窗,以防湿气进入。居室的湿度应保持在50%~60%为宜。若被褥潮湿,可用电吹风吹一吹。

避免涉水淋雨夏季要随身携带雨具,雨天要做好防护,尽量避免淋雨,走路时尽量不要趟水。此外,不要在潮湿之地久留或长时间坐卧,也不可睡卧于水泥或瓷砖地上。天气再热,也不要用冷水浇头和冲身。

保持身体干燥在大汗、雨淋或游泳之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换上清洁干燥的衣服,以防湿邪侵袭肌肉、关节。

少吃生冷脾虚湿胜之人,平时应少吃生冷瓜果,以防伤损脾胃之阳。宜经常吃些山药、苡薏仁、赤小豆、白扁豆、半夏、莲子、芡实等有健脾除湿作用的药食,这对增强体质、防止湿邪侵袭有益。

及早就医患有头重身痛、风湿关节疼痛、肌肉酸楚以及腹痛腹泻等疾病者,应及早就医。一般症状较轻者,服用九味羌活丸(头重身痛、风湿肌肉疼痛)、藿香正气丸(水)等治疗功效也很好。

文/孙清廉

猜你喜欢

  • 胃癌患者术后饮食护理

    胃癌病人在手术后会发生早期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打嗝、泛酸,不能消化足够的营养,体重下降等现象。再加上术后病人胃储备能力丢失,会导致胃蛋白酶减少,蛋白质消化不良,因此术后的饮食调养非常重要,否则会给放、化疗带来一定困难。胃癌术后的患者在

  • 胃癌的病因病机与诊断要点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多见的肿瘤。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每年死于胃癌者达16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3%,占消化系统肿瘤死亡人数的50%。胃癌的病因与环境因素密切有关,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胃部良性疾

  • 中医治疗肾癌有哪些好处

    中医治疗肾癌有哪些好处呢?虽然肾癌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都会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治疗肾癌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为治愈肾癌增加了很大的机率。很多康复的肾癌患者都说中医治疗效果好,那么,选择中医治疗肾癌

  • 临床上胃癌的鉴别诊断

    1、胃溃疡由于胃癌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易被误诊为胃溃疡或慢性胃炎,特别是青年人易被误诊。一般通过X线表现即可区分。胃溃疡常可见突出于腔外的龛影,直径小于2cm,其口部光滑整齐,周围黏膜呈辐射状,胃壁柔软,扩张良好;进展期溃疡型癌的龛影较大

  • 肝癌的饮食治疗原则

    肝癌在消化道肿瘤中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一旦确诊,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尽早地手术治疗,并采取化疗。无论是术前或术后都要加强营养,减少机体的消耗。通常在术后4天内全部用静脉营养作支持治疗,静脉营养的实施可分为中心静脉输注和周围静脉输注。中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