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遣方用药说“对药”

遣方用药说“对药”

“对药”,是用两种性质、作用相同或相对的药物构成的组合,它通过药物的合理配对,改变或调整药物原有的功效主治,取得一种新的、更佳的治疗效果。对药是古今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得出的经验。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某些药物合用后会使作用增强,或副作用减轻,或产生新的作用,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药物搭配——对药。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对药的运用,在张仲景有名有药的252张经方中、其中约有40方仅有两味药组成,可谓是现存最早的对药。对药不是随意的两味药凑合,它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现浅析如下:

1.相助配对 把两种性能类似的药物配合成对,使之产生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如荆芥与防风,同属辛温解表药,两药同用,可加强发汗解表之功。又如羌活与独活皆有祛风湿止痛作用,但羌活性较燥烈,尤善发汗解表,多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独活性较缓和,发汗之功不及羌活,多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下半身者。如全身皆痛,羌活、独活两者同用,散周身风湿而舒利关节。

2.相制配对 就是用一种药物去抑制、缓和另一种药物的副作用或毒性,且能加强疗效。如化痰、止呕的半夏配以生姜,既能解除半夏的毒性,又能加强其化痰、止呕之效;逐水的甘遂配以大枣,不但缓解甘遂对胃肠道的毒性刺激,且能扶助正气,使祛邪而不伤正。

3.寒流配对 如以黄连、吴茱萸对药组成的左金丸、方中用吴茱萸之温热佐黄连之苦寒,以防折火格拒的反应。药仅二味,一寒一热,辛开苦降,用治肝郁化火,胃失和降,逆而上冲所致的嗳气吞酸、口苦、胁助胀痛等症。又如麻黄辛温,与肺热喘咳证不相宜,但其平喘功宏,它药难以取代之。前人妙用麻杏石甘汤,以石膏、麻黄,寒热井进,使其宣利肺气而不温燥,清泄肺热而不凉滞,变麻黄辛温之性为辛凉而用。

4.动静配对 如右归丸中的熟地滋肾填精,得肉桂之温通,则无呆滞凝结之虑;肉桂温补肾阳,有熟地静守纯养,则能防其刚热,两药合用,一静一动,配合诸药,温补肾阳,兼益精血。

5.散收配对 如桂枝汤中的桂枝、白芍配对,方中以桂枝解肌表而通阳气,用白芍敛阳和营,使桂枝辛散风寒而又不致伤阴,二药相伍,一散一收,开合相济,调和营卫,使表解里和。

6升降配对 如杏苏散以桔梗、枳壳配合,一升一降,有助杏仁宣肺止咳;再如桑菊饮中桂枝与杏仁的配伍,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桂枝性主升提,宣通肺气,两药配合,用以宣肺化痰止咳。

猜你喜欢

  • 晚期胃癌症状

    胃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胃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胃癌病变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无转移至有转移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因此早期,进展期乃至晚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不仅如此,各期之间症状常有很大交叉,有些患者病变已届进展期,但症状尚不明显,

  • 胃癌高危人群的并发症是什么

    胃癌高危人群主要是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男性,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常吃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等食物吸烟、酗酒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史恶性贫血A型血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

  • 胃癌辅助治疗的食谱

    胃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列居第四,而我国更是全球胃癌的高发区,胃癌致死率在全球排列第一。胃癌目前仍是因肿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迄今为止,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胃癌的最重要手段,但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处于

  • 老年人容易发生癌症的原因有哪些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癌症,只是随着人年龄增长愈易患癌。一般40岁以上最容易患癌。专家指出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发生癌症之前存在一个时间较大的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15-30年的致癌潜伏期。一般为2

  • 胃癌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大部份胃癌病人手术切除后仍可继续享受正常生活,一般来说,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胃癌切除术后,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体重,由于创伤或不能正常进食,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等消耗,致使体重下降,还可发生一些维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在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