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行气解郁良药香附

行气解郁良药香附

杨福盛 甘肃省泾川县卫生局

香附,别名莎草根、香附子、香附米、雀头香、雷公头等,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产于山东的香附称东香附,产于浙江者又称南香附,品质较佳。其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宽中之功效,善治肝郁气滞之胁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等症。是临床最常用的行气解郁,调经止痛良药。

《本草正义》云:“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本草纲目》谓:“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善“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前贤所论,可法可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附内含葡萄糖8.3%~9%,果糖1%~1.7%,淀粉40%~41.1%,以及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对子宫有收缩作用。用其5%流浸膏,能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对处于收缩期状态的子宫作用更明显,并能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及抗真菌作用。

香附辛能散滞,苦降逆气,芳香疏达走窜,药性平和,不寒不热,归肝经以理气开郁,走三焦能行气分之滞。主一切气,并解六郁(气郁,血郁,湿郁,痰郁,食郁,火郁),通经血,成为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的主药。凡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条达,气不能正常入于三焦,以致气结为病者,香附为必用品。且与不同中药联合应用,更有不同的效果。诚如李时珍所言:香附“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能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说明香附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临床配木香,疏肝开郁,调中宣滞,理气止痛,善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胃脘疼痛等症;配神曲,理气解郁、消食和中,适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痞闷,嗳腐吞酸等症;配当归、艾叶,补血、散寒、理气、调经止痛,用于治疗血虚肝郁,寒滞肝脉之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宫寒不孕,小腹时痛,腰酸带下等症;配白芍,疏肝养阴,理气止痛,可用于治疗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诸症;配紫苏梗,解郁除满,行气止痛,适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胀满、胁肋疼痛,娠妊呕吐、腹胀等症;配苍术,舒肝理脾,常用于肝脾郁结诸症;配乌药,顺气止痛,适用于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或胃腹疼痛症,也可治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等症;配黄连,行气泻火,一疏一清,使心火去,郁滞解则疼痛除,用于火郁胸满疼痛;配高良姜,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甚效,常用于肝郁气滞,寒凝胃脘痛,胸闷不舒;配檀香,可用于肝气郁滞,脾胃失和而见的胸胁憋胀,嗳气叹息,不思饮食,胃脘疼痛等症;配郁金,行气开郁,化瘀止痛,可用于气滞血瘀之胸胁疼痛,慢性肝炎及肝炎后综合征之胸胁疼痛不适,食欲不振,以及妇女痛经;配延胡索,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善疗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所致之胸腹疼痛、胃脘疼痛等症。此外,二药合用更能通经止痛,最适合用于妇女气滞血瘀之痛经、经前期综合征等。

香附煎服,一般6~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醋炙止痛力增强。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慎服。

猜你喜欢

  • 严重失眠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很多人都可能有失眠这种现象,比如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轻微的噪音就会将我们惊醒,移动设备惊醒之后,想要再进入睡眠状态,就很困难,晚上睡觉的时间变得很短,并且睡觉的环境也不是特别好,比如睡觉的环境当中有轻微的噪声或者是有光线刺激。那么失眠之后究竟该

  • 菱角的功效与作用?

    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剥壳食用,亦可熬粥食。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1、补脾益气菱角生食有清暑解热作用,熟食则有益气健脾功效。2、抗癌菱角还

  • 金盏花美容功效有什么?

    金盏花的营养价值很高,其实,金桔不仅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价值在柑桔果类中名列前茅,金盏花的维生素C都存于果皮中,果皮对眼睛的养护皆颇具功效,而且金盏花的果皮比果肉甜。是人们喜爱吃的果品。那么金盏花有什么功效?金盏花有什么作用呢

  • 煎中药要放多少水好呢?

    家中的老人常常说,在熬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水熬得太少了,否则中药就会变成毒药。这时候在熬药的时候,添加多少水合适就非常关键了,如果添得水太少,就可能会把药熬少,如果添加的水太多,药汤太多,人们往往喝不完,这样就会影响到药效。那么,在

  • 中药可以加糖喝吗?

    在喝中药的时候,真的很苦,一般都是捏着鼻子一口气的喝完,只有这样才会觉得减轻了喝中药的痛苦,但是有的人,为了在喝中药的时候,习惯性的加一些糖,这样不仅仅不苦,而且喝喝起来也没有那么大的中药味,这样的喝法会不会伤害药性呢?对身体有好处吗?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