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性早熟

性早熟

【概述】

正常情况下月经的初潮年龄为14岁左右,如果10岁以前即有月经来潮,称为性早熟。近代文献报道女性早熟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病因病理】

1.阴虚火旺 素体阴虚,平时多服辛热助阳药食,导致肾阴更虚,虚火上亢,热熏冲任,迫血妄行,月经初潮提前而至。

2.肝火旺盛 平时过食油炸煎食,或辛热药食,热助肝旺,冲任郁热而致经血提前初潮。

【诊断要点】

1.根据初潮年龄在10岁以前进行诊断。

2.检查第二性征(乳房、臀部脂肪、阴毛)是否发育。

3.作血内分泌检查。

【辩证分型】

1.阴虚火旺 月经10岁之前初潮,经行量多,周期短,或经期长,淋漓不止,口干咽燥,午后两颧潮红,目赤,便秘。舌红,脉细数。

2.肝火旺盛 月经10岁之前初潮,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量少,色红,小腹或胀,经前乳胀,口苦口干大便于结。苔黄,舌红,脉弦而数。

【分型治疗】

1.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知母 12克 黄柏 9克 生地 30克 元参 15克 夏枯草9克 丹皮10克 山茱萸9克 炙龟版12克(先煎)龙胆草6克 生麦芽30克 生甘草5克2.肝火旺盛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克 柴胡5克 黄芩6克 山栀6克白芍9克 夏枯草9克 六一散10克(包煎)郁金6克 知柏地黄丸9克(分3次吞服)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阴虚火旺者。

2.龙胆泻肝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肝胆火旺者。

3.大补阴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阴液不足者。

4.左归九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肾阴不足者。

【简便方】

1.生麦芽30克,水煎服。用于乳房发育早者。

2.菊花3克、枸杞子3克,开水泡,代茶。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 .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少食油炸煎食物,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

2.少服或不服含激素的保健品。

3.对性早熟者还必须作内分泌检查,排除卵巢性腺肿瘤或其他肿瘤。

猜你喜欢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乌梅丸治久痢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

  • 感染性休克中医诊疗技术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