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饥饿

饥饿

简化字“饥”源于两个字,一是“饑”,另外一个是“飢”。

“饑”是五谷不熟,收成不好的意思。《说文》中说:“谷不熟为饑。”《墨子·七患》:“五谷不熟谓之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尝大饑,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饑”的同义字不少,纭盎摹保ㄌ锢锍げ荩ⅰ扳恕?br>(比饑更严重,是连野菜树皮都没有的意思)。“饑”的反义词是“丰”、“穰”,都是足收的意思。

“飢”是吃食不足、不够的意思。《诗·陈风·衡门》:“飢者,不足于食也。”《荀子·荣辱》:“飢而欲食,寒而欲暖。”《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飢。”说的是一般情况下,人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胃肠空虚了。

“飢”的同义词有“馁”,也就是气力不足的意思。“飢”的反义词是“饱”。《灵枢·百病始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

“饑”与“飢”这两个字在先秦以前各表其意,后来通用。

饮食属于阴,胃肠消解功能属阳。饥的状态就是胃肠阴不足,阳相对有余。六腑以通为用,胃肠蠕动,虚实更迭,饥饱交替是常态。病态的情况之一就是胃火旺盛,消解排空能力过亢,出现消谷善饥的症状。《素问·平人气象论》:“已食如饥者,胃疸。”说的就是胃的消化能力特别强的人,刚吃完饭肚子又空了。病态情况之二就是胃气不足,食少、纳呆、不饥。这种人由于胃的痉挛、萎缩,宿食不消,导致胃的容量相对减小,总是处在无法排空的满实状态。

“饿”字从“我”,描述的是一种主观感觉,也就是想吃东西的欲望。后来也被引申为好奇心,求知欲,甚至性欲。主观感觉属心,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就是心火,不觉得饿的状态则属于心气不足。

饥与饿只能算是近义词。简单地说,二者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饿比饥要严重一些。比如《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意思是,虽然吃不饱,但是不至于饿着。《淮南子·说山》中的“宁一月饥,无一旬饿”,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严格地讲,饥与饿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饥描述的是客观存在,也就是田里或者肚子里没有粮食。而饿描述的是主观感觉。饥者未必饿,饿者未必饥。

饥不欲食是在厌食症、抑郁症、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中经常出现的症状。其实就是饥而不饿。病人由于摄入不足或消解过亢出现了胃肠空虚无食、身体消瘦,却又根本不想吃东西。这种病人往往还伴有消极、悲观、厌世的情感,甚至有自残、自杀的倾向。其根本病机就在于心气不足。治疗的原则,应该采用补火生土的办法,补益心气,恢复食欲。

不饥不饿是现代社会小孩子的通病。由于喂养不当,这些患儿的胃肠总是相对满实,很难有饥的状态。常出现口臭、不放屁却嗳气、便秘等症状,不感觉饿,于是挑食、厌食。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不是说要饿着孩子,而是说吃七八分饱能保持胃肠的消化排空能力。

不饥而饿是现在肥胖病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多很饱,肠肥脑满,却总是感觉饿,食欲旺盛。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长期饥饿的人突然进食,一定要少量慢给,否则病人就会吃得很饱,但是仍觉得饿,不停进食,直至撑死。这些人的病机在于心火过亢,治疗上需要用黄连、栀子泻心汤系列的药物。

明白了饥与饿的差别,有助于我们精确分析病机病位,尽快帮助患者解除痛苦。

猜你喜欢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