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论语》及其养生学思想

《论语》及其养生学思想

《论语》是孔子弟子所记录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语录结集。内容广泛,涉及到哲学、政治、文学、教育、伦理和养生,是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全书20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全文言简意赅、古朴生动,既富于启发性、哲理性,又幽默诙谐,口语化,体现了语录散文独特魅力。

《论语》融古代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为一体,中心是做人之道。做人,要走正道,要做一个有理想人格、有道德修养、仁民爱物、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做事,要勤勤肯肯,忠于职守,敬业乐群,不谋私利;做学问,要打好基础,耐得住寂寞,不求实效,不计近功,不务虚名。人生在世,无不尽含养生思想在内,既要做事,又要做人。要想在社会中站得稳,有所作为,应该先做人,后做事。这些,正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与奉行的。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对仁的概念作了多角度的阐释: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已复礼”;三是“仁者人也”。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孔子认为,仁是道德的主体,是道德的最高标准。一个人如想达到仁的标准,就必须“克已复礼”。通过对自己的克制和压缩,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同时,孔子还把“求仁”看作是人的根本原则。他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品质高尚的君子,关键在于他能否自觉地按照要求去进行实践活动。他把“求人”和“违人”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有志之士,就应当为实现崇高的道德理想而奋斗。

《论语》除了汇集了孔子政治思想,教育观点,还涉及到养生之道。《乡党篇》说:“食不厌精,脍不厌油,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臭恶不食,不时不食。”是谓饮食佳肴的做工要讲究精细。如饮食馊臭,鱼肉腐败,色不新鲜,气味发臭难闻,烹调不适当,季节时候不合,都不宜食用。孔子提出这些饮食卫生和宜忌要求,无疑是以减少疾病,增进健康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季氏篇》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气血方刚,戒之在斗;及至老也,戒之在得。”一个有道德修养和善于养生的人,在不同年龄里,就应注意不同的养生方法。青年时,不要迷恋于性生活;在壮年时不应好胜喜斗;老年时,不要贪得无厌。这“三戒”,是孔子一生养生经验的总结,颇符合于养生学思想。就戒色而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最精华的部分,是生命物质的基础,与人的生长发育、衰老、病死,密切相关。一生中应十分珍惜精血,不使耗损太多元气而过早衰。

性欲,是人类生殖本能,属于正常的生理活动,但性生活无节制,最伤肾气。肾气虚弱,对疾病抵抗能力就差,容易诱发其他疾病。从近年对中医肾的研究中得到证实,肾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性腺,以及与植物神经系统、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性欲过度会导致肾亏,肾亏则广泛地影响机体功能,出现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失眠心悸、健忘、思维能力差、精神不振、生殖能力低下、须发早白、牙齿动摇等早衰现象。《内经》云:“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七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着重指出年过五十的人,精血虚少,更应注意节育,不要妄泄。这对于健康防病,延年益寿,有着重要意义。

《论语》是我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历代名家均给予高度评价。宋代朱熹称之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吼吟”。赵普赞之曰:“和平通达之中,寓至精至粹之理”。近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猜你喜欢

  • 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常见病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

  • 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2)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特点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

  •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浅探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