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

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

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新兴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中医体质学从基础理论、实验研究、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中医体质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体质类型模型的建立 中医学一直重视个体差异,蕴涵着丰富的体质学内容,但有关体质的论述一直散在于古典医籍之中,未经系统整理形成理论体系。.研究人员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古代医学文献基础上,以形、征、色、脉等特征为依据,结合形体结构、功能、心理性格等特点,提出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正常质7种体质分类方法及标准,同时强调对理论模型要在临床中进行验证、修正、补充、完善的思路和方法,使体质学研究建立了方法学,脱离了文献整理的理论阶段,进入到体质应用的实践阶段。 研究人员首先从痰湿质的研究人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036例肥胖人群、169个痰湿体质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对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3项与痰湿体质联系强度最大的体征和表现,再进一步评分,制定出痰湿体质标准。以此标准返回原人群作,Bayes判别分析,其灵敏度为99.8%,特异度为96.7%,总复合率为 98.5%。说明该标准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通过此方法建立的中医痰湿体质定量规范化判断标准和常模,使体质分型进入到规范化、定量化阶段,为研究痰湿型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他体质类型的研究提供了示范。 中医体质与病症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反映了机体在发病前的一种潜在趋势和对疾病的易感性。研究人员在对337例肥胖者和3 18例非肥胖者进行对照研究时发现,痰湿体质者肥胖发生率为73.37%,非痰湿体质的发生率为25.8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且痰湿体质与肥胖程度成正比。痰湿体质中兼气虚型、气虚血瘀型、阳虚型的比例高于非痰湿体质类型。 研究人员在对100例肥胖高脂血症患者调查时发现,肥胖高脂血症痰湿体质的患病(71.56%)明显高于非痰湿体质(32%),肥胖者患高脂血症的机会也远大于非痰湿体质者(机会比为5.348)。 在对265例肥胖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时发现,痰湿体质占58.5%,非痰湿体质占41.5%,有明显瘀血表现者占16.6%,说明痰湿与瘀血是冠心病的常见体质与证候。 在对370例糖尿病患者调查时发现,痰湿体质者244例,非痰湿体质者1 16例,说明肥胖者痰湿体质患糖尿病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体质(机会比5.348)。 研究人员还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其中的痰湿体质进行个性倾向和神经水平测试。结果显示,痰湿体质中中性性格为53%,内向型为36.4l%,外向型为10.5%,说明痰湿体质的情志改变与发病具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以上这些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不单纯性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病人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规律。认为在上述疾病中,痰湿体质类型最多,说明体质与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对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痰湿体质的基础实验研究 研究人员对23例痰湿体质组、21例非痰湿体质组的血脂、血糖、胰岛素、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等进行观察,发现了痰湿体质的病理学基础。结果表明,痰湿体质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痰湿型显著低于非痰湿型,说明痰湿型体质的形成与机体的物质代谢活动失常具有重要的内在关系。对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发现,痰湿体质组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血沉、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组,反映痰湿体质者血液处于浓、粘、凝聚状态。此外,痰湿体质者甲皱微循环表现为各项检测指标都高于正常组,说明痰湿体质异行管襻增加、血液流态异常。通过以上多指标、多层次的系统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从细胞到分子水平揭示了痰湿型体质在糖代谢、脂代谢、能量代谢及免疫遗传学方面的基本特征。 中药改善中医体质的研究 研究人员给予痰湿型体质单纯性肥胖人群化痰祛湿方药,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体重减轻,痰湿体质指标得到改善。药效学实验表明,化痰祛湿方药能减少体内脂舫积聚,改变脂质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使病理性脂肪忤得到逆转,防止肝纤维性变,从而达到改善痰湿体质而减肥降脂的目的。此外,他们还开展了中药过敏康胶囊治疗小鼠I型超敏反应研究,证明中药可降低小鼠抗原特异性IgE,抑制致敏小鼠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复发有良好作用。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人员认为体质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两个方面,中药改箬痰湿体质与过敏体质的药效和临床研究,证实了体质的可调性。 中医体质的遗传学基础研究 研究人员采用国际通用的淋巴细胞毒方法进行了肥胖人不同体质类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关联性分析,对痰湿体质的遗传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痰湿体质在HLA-A1-、B12、Bs、Ba5、B40 5个位点上,抗原频谱与基因频谱高于非痰湿体质,经统计学处理,:B40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痰湿体质与HLA-B40有关联。此外,通过对4l例肥胖者与50例正常人的HLA检查表明,具有HLA-B1:抗原谱上的人,其发胖的可能性是没有该抗原人的3.868倍。验证了痰湿体质免疫遗传学基础。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王琪 盛增秀

猜你喜欢

  • 沙参麦冬饮治剥脱性皮炎

    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

  • 低血糖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

  • 从湿治过敏性鼻炎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

  • 眼部水肿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2)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谭某某,女,62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眼部水肿已有半年,偶有下肢肿,西医检查肝肾功能均为正常,眼睛经常流泪,夜间睡眠不实,梦多,白天嗜睡,睡醒则汗出,喜饮,素来脾气急躁。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胖大而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适宜技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糖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浆酮体浓度超过正常时形成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以严重脱水、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血糖明显增高、后期昏迷为特点。多见于2型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