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树立科学的用药观念——李连达教授谈中药的不良反应

树立科学的用药观念——李连达教授谈中药的不良反应

树立科学的用药观念

——专家谈中药的不良反应

2003年11月04日

目前,中国有半数以上的人口接受中医的治疗,许多人都使用过中药,但人们对中药却存在两种误解。一种认为中药是安全无毒的;第二种认为,既然中药是安全无毒的,就不能出现一点毒害。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的李连达教授长期从事中医的基础研究,他说,正因为存在着这两种观念,中药一旦出现毒副反应,人们就大惊小怪。特别是在国外,有些人甚至不怀好意,他们往往抓住中药出现的一点点毒性,借题发挥,大肆宣传,对中药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李连达教授强调,人们应该对中药不良反应树立科学正确的观念。

近些年,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但这种上升趋势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李连达教授介绍,中药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使用人群的增加,使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也相应增大了。而且,随着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认识以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不良反应的检出率也在不断提高。过去很多人吃中药发生了不良反应,但又对此缺乏认识,以为是原发病的症状,而没有想到中药的问题。

一些中医大夫也认为中药绝对安全,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临床漏诊率较高。另外,假冒伪劣药品的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增加,中药中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等含量过高,中药安全性的研究、监测、管理不够等诸多因素都增加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李连达教授经常参与药品的评价工作,在评价过程中他发现,一些商家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严重违反科学原则,只想在其药品说明书上写好听的,刻意回避毒副反应、禁忌症及警示性内容,很多企业甚至只想在说明书上写一句话:“本品没有不良反应”。他说,这样做会极大地误导消费者。

由于中药在制剂成分、使用方法等方面与西药存在着许多区别,因此,与西药相比,中药不良反应具有其特殊性。针对这种特殊性,李连达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首先就要正确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宣传,防止误导;同时应防止夸大中药毒性,造成谈中药色变,不敢使用中药的局面。国家还应加强中药的研究、管理、监测工作,并制定有关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国家安全性质量标准。特别是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中药中毒事件,应该立项进行专题研究。例如,比利时、日本、东南亚报道的一些中药中毒问题,应研究清楚是中药本身的问题,还是其他药物的问题,是品种产地问题,还是不合利用药产生的恶果;其中毒的药物成分,是中药材中含有的,还是外源性污染,或是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物质等;这些中毒事件,中药是主要的中毒因素,还是其他因素中毒而与中药偶合,等等。

总的来说,中药是相对安全的。李连达教授说,实际上,现在中药的质量是越来越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过去低。他希望全社会加大对中药的科学性宣传,让老百姓更好地认识中药,更安全地使用中药。

猜你喜欢

  • 辨证分型不容否定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三甲散治肝硬化腹水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膀胱咳验案一则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小儿心力衰竭诊疗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明辨虚实治寒热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