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端午艾芳香

端午艾芳香

古人视五月为毒月,故南朝《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端午前后,梅雨霏霏,空气潮湿,病菌虫害孳生,其时适逢艾生长旺季,所含芳香艾油可驱虫杀菌解毒。足见前人于端午采艾扎成人字形悬挂门窗,有祛病保健之意。

采艾为药治病,迄今已有三干多年历史。艾性温味辛苦,入脾、肝、肾三经,温经止血,散寒消毒,平喘化痰。春秋时孟子日:“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明人李时珍《蕲艾传》称其“产于山阳,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据此,临床医生以艾叶治妇女虚寒月经过多、妊娠下血、痛经、白带、或以艾的气雾剂治哮喘,或以艾的浸制液冶慢性支气管炎,均显疗效,若取艾绒或艾炷熏灸穴位,则温经通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艾又是一味食疗方,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记述:“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馄饨,治一切鬼恶气,上服冶冷痢。“若易流产的孕妇,取适量艾叶煮鸡蛋服食,既有营养价值,又有保胎之功。南方民间还有蒸艾糕的习俗。艾糕香软甜润,健脾益肾。国外也有以艾酿酒,如法国著名葡萄酒“味美思”,其主要香料为艾汁,此酒清香甜纯微苦,就餐前饮一杯,醒脾开胃,增进食欲。

古诗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此时的艾叶,尤得古今民间青睐,眼下正是采艾防病保健或制作菜食的大好时光。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文/葛德宏

猜你喜欢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咔咔响是什么原因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上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