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火候热源的选择

火候热源的选择

火候热源的选择

煎药的火候: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中医常用文火、武火来表示。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没有火焰的火,温度上升较慢,水分蒸发得亦慢,古人有用鱼眼沸、蟹目沸等词来形容火候的微小。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较快,水分蒸发亦快。李时珍说:“凡一切补液诸膏宜桑柴火(即文火)煎之”。葛洪曰:“栎炭火(武火)宜锻炼一切金石药,桴炭火(其火候界于文火与武火之间)宜烹煎焙炙百药丸散。”古代医家对火候的选择是根据药物的性质而定的。

煎药时对火候掌握的原则。煎药时火候过强,水分蒸发快,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亦易焦糊。火候过弱,煎提效果低。在药物未沸之前用武火急煎,沸后可文火慢煎,使药力尽出,尤其是滋补之剂,更应文火慢煎,保持微沸状态,使其减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因为药物在水中浸一段时间后用武火加热,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促使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沸后温度恒定,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媒量和煎煮时间成正比,若沸后再用武火急煎,煎煮时间缩短,药液容易煎干,药物有效成分容易破坏。若用文火缓煎就可避免这些缺点。

选择热源的标准有:①热力均匀,又便于控制火候的大小;②尘埃少,能使煎药室做到清洁卫生;③既能遵照中医传统煎药经验,又便于大批生产。

本世纪50年代开始,对汤剂煎煮方法的研究曾有过较多的报导。

直火加热法:是传统的煎煮法。它的优点在于煎煮火候容易控制,煎出量易掌握,能做到药物的先煎后入,且保持传统特色,但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药液易焦化又不卫生等缺点。

多孔式水浴式加热法:该法煎药温度低于100℃煎煮时间长,不如直火煎煮所得药液质量好。

蒸笼蒸药法:直浸出物较直火为少,一般只能为直火煎药量的80%~90%。

砂浴煎药法:该法升温快,温度亦均匀。但耗能为直火的2倍左右,浪费能源。

硬气煎药法:其煎出液质量相当于直火条件,不存在煎液焦化的缺点。该法适合大型中医院煎药室使用。

高压蒸汽法:采用此法得其药液质量优于直火煎药,煎出率高,操作简便。但对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间串味问题不易解决,也难以做到药物的先煎后入。

夹层锅蒸汽法:能避免药物间的串味,便于控制药液得量,温度高度调节方便,能符合传统煎药习惯,亦不存在直火煎药的缺点,为有希望的煎煮方法,但对药物成分的浸出率还不如高压蒸汽法。

一般认为,高压蒸汽法与夹层锅蒸汽法的效果基本相同,优于直火加热法。其它方法均存在一定缺点,有待深入研究。

解放军163医院药局对中药的直火煎煮法、高压蒸制法、蒸汽加热煎煮法进行了研究。对水总浸出物的比重、单项中药汤剂主要成分、单项中药汤剂折光率及PH值进行测定,作了单项中药汤剂的抑菌实验、药理实验,并作了加压煎煮实验。认为三种煎煮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无特殊差异,但各有优缺点。笔者认为有蒸汽的医疗单位,采用蒸汽加热法煎煮中药是比较理想的。

猜你喜欢

  • 厚朴三物汤治腹胀痛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从瘀论治流泪症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

  • 长期服 缓起效——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8)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是一种中药剂型,有别于一般“补品”,缓图起效是其特点之一。如果不坚持服用,急于求成,就达不到膏方养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虫草等补益性中药,阿胶、龟板胶等胶类、糖等在配伍中占

  • 清寒之燥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1)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