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藏医的学说—西藏医学史上的两大学派

藏医的学说—西藏医学史上的两大学派

约自公元十五世纪开始在西藏的医学史上形成了北方派和南方派如同日月的两大学派。这两大学派都坚持《四部医典》的总纲和理论,利用各自的智慧,予以校订,进行广泛的阐释。同时结合自己的具体特点,对独特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和整理。这些对西藏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各方面都有所补充,极大地丰富了藏医药学。

北方派以讲,辩,着的方式结合西藏北方的地理、气候、生活方式等实际特征,对独具特点的医治方法进行经验总结,著述医书疏解,创制新药方,甚至辨别药物等,发扬了北方学派的特点。南方学派以药物味道、工用、药效本质、释名及其作用等方面制定论述,进行讲解,介绍药物等,以讲、辩、著的形式、发扬了南方派的特点。

公元1509年出生于前代苏喀(南方派)家族的苏喀·洛追杰波,幼时听受祖先医疗传承,拜措麦堪钦的弟子朗普却吉等为师。另外,还拜萨迦门冲(萨迦药城)地方的昌迪·协俄等北方学派的同门师,听授所有医疗秘方后,著述了《药物味道、功用、药效表》,以北方学派《四部医典》组成的题解等许多大小论著。晚年,他来到娘麦(日喀则一个地名)寻找,终于在此地找到新云丹贡布的《四部医典》手抄本。后由人主旺杰扎巴创造条件,经过四年时间,凭着智慧新编医学根本续论述《祖先口述》两种和医学后续脉尿《祖先口述》共三种巨著。后来抵达西藏山南地区扎唐时,由于雅加巴作施主,他对《四部医典》原本进行校勘订正,刻制了医学史上第一次现在称这为《扎唐四部医典》的著名版本。这对西藏广大地区讲授《四部医典》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留下了无法估量的丰功伟绩。迪司桑杰嘉措(公元1653年生)从小拜五世达赖喇嘛阿旺咯桑嘉措,练习显密经典为主的所有文化知识,他对对大小五明、尤其是医学星算科学的一切理论,十分精通。最终成为五世达赖的心传弟子,并得到担任政教两方面摄政的命令。担任长达二十六年之久的摄政。

塔木医学博士洛桑曲扎(公元1638年生),五世达赖给予他无比的关怀,迪司桑杰嘉繁荣昌盛也称赞他如同“药王”并给予高度的评价,授他为五世达赖的帮医。在五世达赖喇嘛和迪司桑杰措执政时期,曾倡导开展藏医药学的继承、发掘和整理工作。为了《扎唐四部医典》的校勘工作顺利进行,以塔木医学博士为主,召集各派名医,对先后刻印的版本,又进行细心地分析和校订,对词义等各方面做了从未有过的整理,重新进行刻版,使该书有广泛的传播。由此不久,在后藏(今指青海、四川、甘肃境内的藏族居住地区)塔尔寺和康区德格印经院等,陆续以拉萨的四部医典为准,再次进行了刻印。还集体校注《四部医内》,将原书中晦涩难懂的林文和古藏文尽量改写成通俗文字,并撰写了一千二百多页的注释,定名为,《四部医典蓝琉璃》。同时为了更好地解释这部医书的内容,使得贤愚人等都能顺利理解,迪司桑杰嘉措还召集哈藏最著名的书画家,整理、绘制了彩色《四部医典系列挂图》七十九幅。其中,不仅描述了《四部医典》的内容尸体解剖,穴位,药物和器械等,而且以讲述藏医理论为主的内容亦描绘在彩色挂图里。公元1696年在拉萨药王山创建了医学僧院,定名为药王山医学利众院,并安排塔木·洛桑曲扎医学博士和高僧洛桑阿旺两位主管任教,第司桑杰嘉措也亲身传授医学理论。

猜你喜欢

  • 拔罐时间多久为宜

    拔罐时罐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陶制火罐,玻璃火罐外,流行的家用拔罐器使用也很方便。各种材质的罐负压力度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以每次拔罐10到15分钟为宜,因为每次拔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或者直

  • 先拔罐还是先洗澡

    火罐和洗澡顺序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罐,但是绝不能在拔罐之后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发炎,拔罐后更不能洗冷水澡,因为此时皮肤处于毛孔张开的状态,容易使寒邪侵入而引发其他疾病。

  • 拔罐黑紫色说明什么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

  • 补脾胃的中药方子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