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养神与养形

养神与养形

养生之道,多种多样,简而言之,则可归之为养神与养形两大类。

中医学认为,人身由“神”与“形”组成。所谓“形”,指人的整个形体而言,包括五脏六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组织结构和气血津液等基本营养物质;而神,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整体生命活动现象;狭义是指中医学心所主的神志,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性格、情感等活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狭义之神。

中医学强调“形与神俱,不可分离”。神与形的关系是:

1、神为形主,无神则形不可活。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它既能协调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又能调节脏腑等组织使之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缓冲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情志刺激,从而维持人体与外环境的平衡。

2、神为形生,无形则神无以生。即神是形的产物,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从病理上看,形的病变可导致神的异常,神的改变也可影响形的生理功能变化。

古代先贤对形与神关系的唯物和辨证的认识,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是重视养神。《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还指出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秧……”突出了心(神)在养生中的作用。在强调养神的同时,《内经》也十分重视养形的作用。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指出“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营卫气血之盛衰“;在如何“保形”的问题上,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象慎起居、适劳逸、顺寒暑、饮食有节、导引等。

形神共养是中医学推崇的一种最高养生方法。《内经》明确提出了“形与神俱”的形神共养观点,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故能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并提出了外避邪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以养形、内养真气以充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形神合养方法;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更进一步记载了随春夏秋冬四时不同气候来形神共养的健身法,如“春三月”应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体的养生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实际上不外乎“养神”与“养形”两种,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无论是“全神”还是“全形”,都是通过形神合养,使神旺形安,然后达到尽终天年的目标。

猜你喜欢

  • 湿热久除不去怎么办

    湿热久出不去,五个方法可以帮你把胃,肝,膀胱,大肠,关节的湿热赶去。这个脸上出油爱长痘,早晨起来口苦,一吃饭就肚子胀,胳膊腿上长湿疹,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这就是身体里边有了湿热。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五个方法,不管是湿热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赶出去

  • 肾阴不足有哪些症状

    中医有一句话叫阴虚则痛,阴液在体内起到滋养润滑的作用,那阴液不足,压不住阳气,就会产生虚火,虚火灼烧,我们身体就会隐隐疼痛。还有渗出水和体内的阴液息息相关,所以就会出现以下六个部位的疼痛。第一个就是腰痛,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不能温煦腰部的

  • 入睡难疏肝,容易醒调脾,睡不沉补肾!

    我们中医常讲辨证治疗,其实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导致失眠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啊。有人入睡困难,翻来覆去整晚睡不着,有人睡着了之后他容易醒过来,一晚上醒来七八次,烦的不得了,甚至还有的人睡着之后人没有睡,差不多旁边有人喝水,他都知道似睡非睡

  • 龙胆泻肝丸能治疗这9种病

    第一个啊尿频尿急,夜尿频繁,小便灼热发黄,情绪激动,这个时候湿热下前潜尿液黄就是主要的标志,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二个,便秘我们说到肠道津液不足,肝火烧灼,那这个时候会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黄腻。也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三个,腹泻拉肚子,那

  • 肝不好有这5种表现,一招教你养肝调肝

    我们中医常说啊,肝主藏血,主一身的气机疏泄,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说肝的健康与很多脏腑都有关系,这个肝不好,人容易倒下,一点都不夸张。肝不好具体的表现有这些。首先,失眠多梦,肝藏魂,肝血亏虚,肝不藏魂,治疗需要养肝血,养心安神。那如果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