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邪伏气络”学说基本反映SARS证候特点

“邪伏气络”学说基本反映SARS证候特点

--访中日友好医院SARS中医临床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仝小林教授

本报记者 赵 雯

自4月下旬至今,中日友好医院先后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863、WHO等有关中医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课题4项。作为主要负责人,仝小林教授坚持在一线工作了近两个月,他与课题组30多位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废寝忘食,冒着生命危险,在病区里收集临床科研资料,与病人零距离接触,获取了大量的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亲身实践和对360多份病历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个基本反映SARS证候特点的新学说——“邪伏气络”学说。这一学说的提出,将中医对SARS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进一步研究SARS的防治方药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路。日前,记者就“邪伏所络”学说的详细内容采访了仝小林教授。

记者:仝教授,“邪伏气络”是不是指邪气伏于气络,伺机而发?气络是指什么?

仝小林:首先讲讲气络的概念。人体吸入之大气和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卫之气汇聚胸中而为宗气,宗气有两大功能,一是上循喉咙以司呼吸,二是下贯心脉以行血气。而呼吸之气与心脉之血交换的场所我们称之为气络,气络中气血的有效交换是生命的基本保证。我们将SARS的中医病名定为肺毒疫,引起肺毒疫之疫毒是一种嗜肺疫毒,它由口鼻侵入人体,客居气络。其潜伏期长短取决于禀赋之强弱、毒力之大小、年龄之长幼,长则2~3周,短则1~2天。

记者:伏于气络之邪是如何发作的?

仝小林:潜伏期酿热蕴毒,终成待发之势。根据机体抵抗能力强弱和反应类型的不同,初起发病形式有多种:热毒之气或浮越于太阳(恶寒、发热、头项痛、腰背痛、肌肉疼痛、骨节疼痛、咳嗽等),或浮越于少阳(寒热往来、口苦、呕恶、胁胀),或浮越于阳明(发热、目痛、眉棱骨痛、汗出、口渴、鼻干);或出现卫分证、卫气同病,或出现中焦脾胃症状,或出现湿热郁阻、表里同病的症状。但总以太阳经证和卫分、卫气同病居多。据我们统计,69%的病人以太阳经证起病,26%的病人以卫分或卫气同病起病。

记者:您能否用“邪伏气络”学说解释一下SARS的演变规律?

仝小林:根据对病情演变全过程的分析,我们将肺毒疫(SARS)分为潜伏期、发热期、喘咳期、喘脱期、恢复期。热毒深重,邪伏气络,气血交换受阻,水湿产生。热毒、血毒、湿毒互结阻于气络,吸气不畅,气机壅塞,而喘咳突现,喘憋而咳,越咳越喘,喘多咳少,很少有痰,这正说明病不在气管而在于气络。热毒、血毒、湿毒的共同作用,终至气络大伤,宗气外泄,喘憋加重而出现喘脱。呼吸浅促,脉细而数,汗多神疲,为喘脱之轻证——宗气外脱;若进一步发展,宗气大伤,上不能司呼吸,下不能行血气,阴阳失衡,不相维系,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出现喘脱重证——元气外脱;若气络大伤,气血交换不能,心体失养,心神失用,心不敛神,可致心阳暴脱;若气络大伤,气血失调,阴阳不相维系,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可致厥脱,最终以阴阳离绝而死亡。

记者:“邪伏气络”学说在SARS的治疗上有哪些指导意义?

仝小林:“邪伏气络”学说是我们对肺毒疫病位、病机、演变规律、证候特点分析的全面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气络为邪伏之所,气络为邪发之所,气络为邪阻之所,气络为邪伤之所。气络属肺,邪伤气络,重点损肺,旁及他脏之络脉,在治疗中,我们提出“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即是基于上述认识,早期、全程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可大大减轻络脉的损伤。

记者与仝教授关于“邪伏气络”学说的谈话就到这里,而仝教授的研究还在继续,我们期待着中医在防治SARS的研究中取得更大突破。

猜你喜欢

  • 金匮肾气丸治肺心病心衰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

  • 宣达渗利止吐泻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避瘟用温初探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健脾清肠汤治习惯性便秘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