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体质虚弱饮食宜忌

体质虚弱饮食宜忌

体质虚弱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其原因或是先天不足,或是后天失养,或是在大病之后,出现各种各样的虚衰羸弱征象。根据各自体质虚弱的不同表现,中国传统医学通常分别归纳为气虚、

血虚、阴虚、阳虚、心虚、肝虚、脾虚、肺虚和肾虚等类型。凡体质虚弱者,在饮食宜忌方面,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影响。食之得当,常吃多吃些宜食物品,这对体虚的恢复就有积极意义和满意效果;食之不当,经常吃些不该吃或忌食之物,非但与身体无补,也许还会犯“虚虚”之戒,使体弱者更弱。

古人云:“虚者补之”,说起来简单,凡体质虚弱者,在饮食上宜吃滋养强壮、补虚扶正之品,忌吃破气耗血、损阴伤阳之物。事实上,气与血,阴与阳又不可截然分开,补气与补血虽各有侧重,但亦

不宜绝对区分。金元医家李东垣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众人皆知,人参是补气的,而且虚者补血,有时应结合补气之法,血弱而兼气虚者,补血时必佐以补气之味。补阴与补阳也是如此,因为阴阳是相济与互用的。明·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当阳虚而阴不虚者,饮食上应以温补阳虚食物为主,宜食以甘温之物,忌吃生冷性寒之品;阴虚而火旺者,饮食上应以滋补阴虚食物为要,宜食以甘凉之味,忌吃辛辣温燥食物;如其阴阳两虚,又当阴阳双补。

对于某一脏腑的虚弱而进食补益,《难经》中曾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这里指出了补益五脏虚损的总体原则。中医历来就有“虚则补其母”的说法,如肺气虚者补脾,是培土生金法;脾虚者补命门,是补火生土法;肾虚者补肺,是金水相生法等。在补益五脏之法中,历代医家还强调补脾与补肾的重要性。这是因为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受气于脾胃,所谓精、气、血者,皆由后天谷气所生;又因为肾属先天之本,是真阴真阳的寄托,气血之母,人生立命之本。故在五脏之补中,以补脾和补肾为要。由于心主血,肝藏血,心虚多表现为心气虚与心血虚,肝虚多为肝血不足,故心虚和肝虚可参阅气虚、血虚、心悸、失眠、夜盲等饮食宜忌篇的内容,不再重复介绍。

猜你喜欢

  • 脾肾阳虚从哪调理最有效?

    大家好,在我临床看病,这个脾肾阳虚这个正行,我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容易见到的,无论年轻的患者也好,还是年老的患者,有许多它就是有脾肾阳虚这个表现,关于这个脾肾阳虚,那是先补肾呢,还是先补脾,中医往往讲的是阳虚则寒,那么这一类患者,一般都有怕冷的

  • 肾虚能不能自然恢复

    大家好,今天再跟大家讲一讲这个肾虚,说到肾虚,肯定会有人问,这个肾虚到底能不能自己恢复啊?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跟大家分析一下,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那么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呢,肾虚是有可能自我恢复的。那么首先要看我们这个

  • 患者感觉每天昏昏沉沉,伴有胃寒消化不良

    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男性患者, 29岁,偏瘦一点,它的主要症状呢,头脑就是不清亮,反映问题呢就比较迟钝,然后他有头晕,特别困倦,然后有失眠,还有耳鸣。手脚呢,特别怕凉,在心脏科也看过,说他的心率,只有40次到50次,但是心脏科建议

  • 脾胃虚弱五大症状,看看你有没有类似情况!

    大家好,今天我继续跟大家聊一聊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在我们脾胃病科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类型啊,那么往往有这个脾胃虚弱夹杂着许多的原因啊,每个人情形都不一样,那么就是从脾胃虚弱来讲,在临床上我们常见的有哪些症型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 春季脾胃病高发期,临床常见三种反流病

    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再说一说反酸烧心这类疾病吧,希望大家可以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在临床中啊,这样的一个患者现在特别的多见,那么同时现在呢,这个春天,这个天气啊,也是胃病,脾胃病高发的一个季节,那么反酸的症状也越来越多,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