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外科名方多用酒

外科名方多用酒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神效托里散、透脓散、代刀散、托里透脓汤、中和汤、犀黄丸、醒消丸、蟾酥丸、小金丹、四神煎、七星剑等这些外科名方煎服法中都提到了酒,并且有些方后注中还明确写到了“热酒……取汗”、“被盖出汗为度”、“醉盖取汗”。酒、热、汗之间是有直接关系的。外科疾患从表解当为捷径,解表多以得汗为标志,热酒可助“通经之结,行血之滞”,这就是许多传世外科名方中用酒的意义。

五版方剂学教材中讲连翘败毒散时,言其主治为“伤寒汗下不彻”引起的“邪结耳下硬肿,名曰发颐”。如果汗下可以“彻”的话是否一些外科疾病就无从产生了呢?如果这样认识,对于外科疾病的治疗就走到了“治未病”的境界。很多外科疾病的前驱症状都是表证,如果在表给予恰当的治疗的话,就不会有“汗下不彻”产生的疾病后果了。相对于下法来讲,汗法与外科疾病关系更加密切。

用酒的方法和取汗的标志目前中医外科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医者更容易关注银花、连翘之类与西方医学“消炎”吻合的药物,而对于这些药物使用的方法、得效的标志等体现中医思维的细节却不太重视。《王绵之方剂学讲稿》一书中这样提醒:“银花……与黄芪一起用,出汗更明显,所以它就是透毒的,把病邪透出来。银花有个发汗解表的作用……”“银花……在用于痈疽肿毒时宜大量,也能发汗透毒。疔疮的毒比较厉害,所以要清而透,量要大。用酒煎服就是助它的药力,因为它要通经脉,把气血疏通开,用酒助药势更好地活血脉”。

用酒的目的在通,通经脉、通气血,这也是治疗可以获得长效的保障。传统的中医外科即使使用清热解毒药物的时候也会注意其配伍方法,注意轻煎饭后服,注意其用酒煎或者用热酒送服,注意其取效的标志为汗,就是这些细节在银花等药物的使用上刻上了中医的烙印,起到不仅治标,同时护本的效果。如果忽略了这些,只剩下天然药物的使用,还能算中医吗?

猜你喜欢

  • 春季养生做好这一点,肝脏脾胃都受益

    就是告诉我们,春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温差变化比较大,那么在春天我们要多穿一点儿,不要说特别怕热,一热就着急把衣服全剪掉。秋天,你也不要着急加衣,一定要是根据气温的变化来适当的增减衣物,调摄寒温,避免出现了这种,因为过寒过热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

  • 结节也分寒性热性,你的是哪一种?

    那么结合临床的实践,我认识到这种结节类的疾病,它也是分寒症和热症。什么概念呢?说阳化气,阴成形。这种有形的结节是由于阳化气的这种功能失常所导致的,那么它分为两端,第一端呢,是阳化气的功能太过了导致阳热太盛,这种热性结节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是

  • 失眠,分享两个核心要点

    那么在临床当中,失眠分为各种类型,有的人表现也不太一样,但是终归起来,失眠就有两个核心的要点,我们一定要了解。失眠的两个核心要点,在我看来,第一火热扰及心神,心神不宁它就容易失眠,第二点,心血不足,不能够濡养心神,这样也会导致失眠。那么这位

  •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怎么调理

    那么这种肠道的息肉尤其引起我们重视,之前跟大家科普过一句绕口令,说肠息肉一般呢,他不会转化为肠道的恶性肿瘤儿,但是肠道的恶性肿瘤儿多半是由肠息肉发展过来的,所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这类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他患有肠息肉

  • 湿热久除不去怎么办

    湿热久出不去,五个方法可以帮你把胃,肝,膀胱,大肠,关节的湿热赶去。这个脸上出油爱长痘,早晨起来口苦,一吃饭就肚子胀,胳膊腿上长湿疹,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这就是身体里边有了湿热。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五个方法,不管是湿热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