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学龄前儿童慎用氨基糖甙类药物

学龄前儿童慎用氨基糖甙类药物

“十一”期间,我正在儿科门诊值班,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走进诊室。“医生,我的儿子现在1岁半了,最近呼唤他时,发现他没有表情,好像听不见声音,不知是咋回事?您能给看看吗?”我给孩子做了详细的体检,随后又带他到测听力室,最后确诊为感音神经性双侧中度耳聋。追问病史得知,孩子在上个月患了“秋季腹泻”,拉肚子数天,在当地镇医院门诊输液治疗中曾使用过3天“丁胺卡那霉素”静脉点滴,由此可知,孩子突发性耳聋很可能是由氨基糖甙类药物急性中毒引起。我给孩子开了些神经营养药和多种维生素,并叮嘱家长定期来医院复诊。

近年来的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有三万儿童因不恰当使用耳毒性药物(95%以上为氨基糖甙类药物)而造成耳聋。氨基糖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有关部门曾对八所聋哑学校进行调查,这些学校中的410例后天性聋哑儿中有404例为药物所致,其中链霉素致聋310例、庆大霉素致聋39例、卡那霉素致聋20例、链霉素加庆大霉素致聋35例。这些孩子致聋的年龄分布为:0~6个月占22.5%,6个月~1岁占24.3%,1~2岁占26.5%,2~4岁占19%。由此可见,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耳毒性副作用有多么严重,这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临床上,氨基糖甙类药物属于抗菌药,用于治疗某些细菌(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结核杆菌)感染,这类药物现在在儿科还较为常用。研究表明,该类药物耳毒性副作用的发生机理是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过高,损害内耳柯蒂氏器,最终导致具有听力作用的毛细胞功能受损。耳毒性副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前庭功能受损,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另一类为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可致耳聋。而耳聋常发生在耳鸣之后,可在用药期间出现,也可在用药后数月乃至半年后才出现。若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对于孩子今后的发育、语言和学习技能的发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成为终身聋哑。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约有50%的听力损伤是能够预防的。儿科专家指出,6岁以下儿童应该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因为即使最近出产的氨基糖甙类药物,也不是无耳毒性的。年龄稍大的儿童患病时应慎重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尽可能选用其他类抗生素代替氨基糖甙类药物。必须使用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剂量和疗程。用药期间孩子若出现高音调耳鸣、耳胀、眩晕及步态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对此,

药店

药师也应该熟知,这样才能在遇到患儿家长前来咨询或购药时为其做好用药指导。

猜你喜欢

  • 睡觉打呼噜是身体哪里出现问题了?

    我之前接诊过一位这样的患者,男性, 49岁,体型肥胖,他的问题就是睡觉打呼噜特别响,并且已经十余年了,吵得身边人根本睡不着,到后来他开始是不是被呼噜憋住,甚至被自己的呼噜憋醒,到了第二天出现就是我们这儿提到的头晕乏力,患者还有记性不好的表现

  • 更年期抑郁症如何调解

    那我们今天就就着这个问题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更年期是指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以后,那么这个年龄阶段一般是指45到55岁之间,由于生理状态的改变,大脑垂体神经,内分泌激素随之改变,从而引起了情绪,躯体认知等方面的改变。那么更年期的表现都有哪些呢?首先

  • 中医治疗肺结节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的女性,既往,她就有这种恶性肿瘤的家族史,所以说,她每年都定期的体检,那么在2020年年末的时候,她体检就发现肺脏的多发结节,较大的那个,已经达到了直径0.9厘米,所以说,她自己就非常的担心。那么她就来找到我,说通过中医中

  • 顽固性口腔溃疡是实火还是虚火?中医教你如何分辨

    这是一位中年的男性患者,困扰他的问题是顽固性的口腔溃疡很多年了,也应用了很多药物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反反覆覆,平时,口腔里面经常会多处溃疡同时发作,剧烈的疼痛影响到了他的生活,而且最主要。对他进食,也造成了很大的一个影响,其他的,没有什么

  • 怕冷又爱发脾气,一拍身体就打嗝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她来找到我的时候,她直接跟我讲说杨老师,我患有的是这种临床的疑难杂症,疑难怪病。她说我的临床表现,就是你看现在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了,但是,我感觉全身特别的怕冷,尤其是腹部,腰背部怕冷的特别严重,像这个天,我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