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梨状肌位于臀部深层,起于第2、3、4

骶椎的前面,经过坐骨大孔进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尖。该肌把坐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孔及梨状肌下扎。臀部的血管和神经大部分都经过这上下两孔进入或穿出骨盆,坐骨神经总干也大多从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图62。所以梨状肌急、慢性损伤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常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病因为下肢闪、扭的,髋关节急剧外展、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由蹲位变直立时梨状肌受到过度牵拉,或局部受寒引起肌肉痉挛等的刺激或压迫该肌穿出的坐骨神经,均可引起臀部及小腿疼痛。

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有扛抬重物或下肢扭、闪的外伤史。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和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有放射性疼痛,可因劳累或受冻加重。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跳脓样”剧痛、夜不能眠,自觉息肢变短,走路跛行。检查:患肢内旋抗阻力试验阳性,梨状肌体表投影有明显压痛,腰部无压痛,日久臀部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

穴位:秩边、下髎、环跳、殷门

操作步骤:

l.病人俯卧位

(l)点按秩边,下髎、环跳、殷门,每穴约2分钟。

(2)推法。医者掌指着力,在足太阳膀胱经上,从小腿至腰骶部反复直推5-7次。

(3)滚揉法。医者两手前臂交替着力,沿病人臀部至腰骶部,反复滚揉3分钟。手法由浅渐深,主要放松臀大肌及臀中肌。

(4)拨法。医者两手拇指交替着力,着重在骶骨侧旁及大转子尖端附近的最痛点处拨动5-7次。拨动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垂直,手法要轻重相兼,由浅渐深,以病人有明显的酸痛或串痛感为宜。

(5)抖拉法。嘱病人两手紧握住床头,腰部放松。医者两手握住踝上,做对抗牵拉,同时作上下左右抖动5-7次。

2.病人仰卧位

(1)点按风市、阳陵泉,每穴约半分钟。

(2)屈伸法。医者一手握住患肢踝上,另一手前臂插入腘窝部,屈伸髋、膝关节5-7次,同时嘱病人屈伸时用力蹬空。

注意事项:

(1)急性发作时注意休息和局部保暖。

(2)经穴按摩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直至症状消失。

猜你喜欢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