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益髓生血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显优势

益髓生血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显优势

记者崔昕报道11月29日,记者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获悉,该院与解放军303医院通过二十年联合攻关协作,共同完成的“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与调控珠蛋白mRNA表达分子机制研究”,通过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研究起点高、原创性强,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在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β-地贫)中医药治疗领域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我国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国,南方各省发病率较高。广西β-地贫的发病率5%。β-地贫是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属单基因遗传病,重型预后极差,多数少年夭折,活下来的仅能靠输血维持。对已出生的地贫患儿的治疗及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世界医学尚未解决的难题。

益髓生血颗粒是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精血同源”理论,采用补肾益髓法选用山茱萸、何首乌为君药,配以熟地黄、补骨脂、黄芪、鳖甲等药制成。据主持此项研究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吴志奎教授介绍,以往国内外对β-地贫临床治疗多为少数案例报道,对已出生的β-地贫患儿治疗和改善其生存质量,均缺乏系统治疗和防治措施。课题组的工作人员18次深入广西高发区,进行了11批临床验证,累积治疗β-地贫患者156例。在高发区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并对患儿服安慰剂后再给益髓生血颗粒治疗,进行患儿自身对照的比较研究,如此大样本的临床病例和规范研究,在国内外β-地贫临床研究中均属首次。按照西医疗效标准要求,疗效性指标Hb、RBC、Ret、HbF上升为有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安慰剂组有效率为1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课题组还在分子机制研究中,进一步明确了中药治疗β-地贫的疗效特点和作用环节。研究人员证实了以益髓生血为法则组方的益髓生血颗粒,可调控造血刺激因子表达,干预SCF-GM-CSF-EPO轴的生理功能,促进有效红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维持骨髓早期造血细胞正常结构与生理形态,从结构与功能相关研究,验证了SCF-GM-CSF-EPO轴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成熟的生理功能,是肾生髓、髓生血物质基础的客观性。

吴志奎认为,此项研究是对中医药治疗单基因疾病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其调控功能基因表达是中药治疗β-地贫显著特点之一。吴志奎介绍说,研究发现,中药可显著改变β-珠蛋白基因簇位点调控区(β-LCR)高敏位点HS2的DNA与核蛋白相互作用;明显提高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红系特异反式作用因子的表达;显著改变功能基因表达,下调铁蛋白基因表达,促进铁的代谢,缓解因红细胞破坏所致体内铁的蓄积;可激活γ-基因,促进γ-珠蛋白基因转录以及促进SCF-GM-CSF-EPO轴的造血刺激因子表达;可维持骨髓早期造血细胞正常结构与生理等。研究结果使已领先的中药治疗β-地贫从理论到实践达到了新的水平,也使该理论的现代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猜你喜欢

  • 清寒之燥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1)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