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警惕药源性角膜病变

警惕药源性角膜病变

随着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合理用药这个话题日渐为临床所关注。在第三届国际眼科学术会议的“角膜病与外眼病”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的孙旭光指出,近年来,临床上对合理用药尤其是眼局部用药的合理性重视不够,导致药源性角膜病变发生率上升。他呼吁,应高度重视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痛苦。

多种药物导致角膜病变

孙旭光介绍说,药源性角膜病变是指眼部局部及全身用药导致的眼角膜病变,也称为毒性角膜病变。它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种,轻度为角膜上皮点状糜烂;中度为角膜知觉减退、上皮受损和角膜基质水肿浸润;重度则为角膜溃疡、前房积脓,以及内皮细胞损伤等。

容易导致药源性角膜病变的局部用药物主要有抗生素、抗病毒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局部麻醉剂、非甾体类药物和防腐剂等。

与其他科室相似,当前医院眼科用的抗生素量也比较大。常用的局部抗菌药有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氯霉素、多粘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其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与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有关,可导致角膜上皮剥脱,形成角膜浅表溃疡,是最易产生眼局部病变的抗生素。在这类抗生素中,以庆大霉素的毒性最强,其次是新霉素、卡那霉素和丁氨卡那霉素等。

他举例说,反复的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可引起结膜水肿和小血管闭塞,临床上结膜下连续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一周以上,相当多的患者可出现球结膜水肿和结膜下浆液性渗出;新霉素对角膜上皮有损害,其毒性随用药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加;氟喹诺酮类对角膜基质细胞、上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胞DNA螺旋酶和拓扑酶活性发挥作用;氯霉素则导致角膜上皮点状糜烂、脱落和角膜微绒毛损伤。

防腐剂(如新洁尔灭、刘柳汞等)在应用初期使角膜细胞收缩,中期使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影响组织愈合,在晚期则导致细胞破坏或凋亡。

三种机理引发角膜病变

在解释药源性角膜病变的发病机理时,孙旭光认为,不同药物引起病变的机理不同,目前知道的主要有三种机理。

一种是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如药物直接抑制蛋白质、核酸合成;破坏细胞膜或细胞间连接;破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等。这种药物呈现出剂量依赖型细胞毒性作用,其毒性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正相关。有的是药物毒性的间接作用,如药物导致泪膜形成不稳定或成分改变,使泪腺功能受影响,从而影响上皮细胞再生微环境。还有,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也是导致角膜病变的原因之一。临床上以Ⅰ、Ⅲ型变态反应多见,表现为角膜上皮下点状浸润、基质环状角膜浸润和局部的变性。

三项原则指导临床治疗

孙旭光说,药源性角膜病变具有隐蔽性和普遍性,往往在治疗原有眼部疾病时发生,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还没有实验室特异性检查指标。因此,目前对药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用药史以及用微生物学检查来排除感染等方法来进行。同时他又指出,在临床上,还应该注意此病变与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单胞病毒角膜炎和阿米巴性角膜炎的鉴别诊断。

孙旭光强调,对药源性角膜病变的治疗应遵循三条原则:停止原局部用药;保护角膜,减少损伤;促进角膜生长修复。

猜你喜欢

  • 详医嘱 服法当——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6)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

  • 邹润安论柴胡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

  • 急性肝功能衰竭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

  • 开路药 调胃肠——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5)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自拟方治热病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