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通脉定眩汤

通脉定眩汤

组成:天麻15g,钩藤15g,葛根15g,川芎15g,鸡血藤30g,白术10g,泽泻20g,半夏10g,山萸肉15g,黄芪20g,枸杞15g,何首乌15g。

功能:扶正通络,化痰熄风。

主治: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饭后半小时服用,1月为1疗程。

方解: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导致发作性眩晕,亦可表现为持续性头昏、头重、行走不稳等症,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中医“眩晕病”范畴。本病以风、痰、瘀、虚共依共存为其基本病机,临床表现以虚实挟杂最为常见。方中黄芪益气升清,清阳得升,浊阴自降;山萸肉、枸杞、首乌平补肝肾,不燥不烈,补肝而无动风碍痰之虞,益肾无损阳助瘀之弊;天麻、钩藤为平肝熄风之要药,故李东垣强调“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本草纲目》记载钩藤主“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钩藤通心气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症自除”;半夏化痰祛湿,降逆和胃,白术健脾燥湿,治痰之本而绝生痰之源,与半夏、天麻相伍则有半夏白术天麻汤之义,为治疗痰湿眩晕的代表方;泽泻渗湿行痰饮,《日华子本草》谓:“主头旋,耳虚鸣”,与白术相伍为泽泻汤,即《金匮要略》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方中鸡血藤补血行血,疏通经脉;川芎活血,行气,解郁;葛根解肌而利项背,现代研究发现葛根含黄酮甙,能扩张脑血管及心血管,增加大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三药合用能活血通脉,解除经脉阻滞,使血行畅通。以上诸药共奏熄风化痰、扶正通脉定眩之功,体现了虚实并用、调补兼施的原则。经有关动物实验,表明本方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焦性、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还原黏度比、血小板聚焦率,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通过降低血管阻力而扩张血管。临床观察本方能增宽椎动脉管径,提高椎动脉血流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为本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提供了客观依据。

加减运用: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复加党参;肝肾不足明显者,重用山萸肉、枸杞、何首乌;肝阳偏亢者,重用天麻、钩藤,复加石决明;痰浊甚者,重用半夏、白术、泽泻;血瘀明显者,重用鸡血藤、川芎、葛根,复加桃仁;兼头痛者,重用川芎,复加白芷、茺蔚子;兼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竹茹、生姜;兼失眠者,加酸枣仁、茯神、夜交藤。

魏发善,男,1939年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现任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分会理事,湖北省中医内科学会常务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

自1963年武汉中医学院毕业后,即从事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临床工作10年,有效地诊治了大量病人,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73年调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神经研究室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年。在长期的工作中,精于中医基础理论且勤于临床实践,擅长于中医内科与精神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疗,临症时能将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有机结合,深受患者的信任和好评。主持和参加“痛复康治疗癫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科研课题,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主编《中医内科护理学》,合著《中医内科证治精要》等著作5部,发表论文8篇。

组成:天麻15g,钩藤15g,葛根15g,川芎15g,鸡血藤30g,白术10g,泽泻20g,半夏10g,山萸肉15g,黄芪20g,枸杞15g,何首乌15g。

功能:扶正通络,化痰熄风。

主治: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饭后半小时服用,1月为1疗程。

方解: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导致发作性眩晕,亦可表现为持续性头昏、头重、行走不稳等症,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中医“眩晕病”范畴。本病以风、痰、瘀、虚共依共存为其基本病机,临床表现以虚实挟杂最为常见。方中黄芪益气升清,清阳得升,浊阴自降;山萸肉、枸杞、首乌平补肝肾,不燥不烈,补肝而无动风碍痰之虞,益肾无损阳助瘀之弊;天麻、钩藤为平肝熄风之要药,故李东垣强调“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本草纲目》记载钩藤主“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钩藤通心气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症自除”;半夏化痰祛湿,降逆和胃,白术健脾燥湿,治痰之本而绝生痰之源,与半夏、天麻相伍则有半夏白术天麻汤之义,为治疗痰湿眩晕的代表方;泽泻渗湿行痰饮,《日华子本草》谓:“主头旋,耳虚鸣”,与白术相伍为泽泻汤,即《金匮要略》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方中鸡血藤补血行血,疏通经脉;川芎活血,行气,解郁;葛根解肌而利项背,现代研究发现葛根含黄酮甙,能扩张脑血管及心血管,增加大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三药合用能活血通脉,解除经脉阻滞,使血行畅通。以上诸药共奏熄风化痰、扶正通脉定眩之功,体现了虚实并用、调补兼施的原则。经有关动物实验,表明本方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焦性、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还原黏度比、血小板聚焦率,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通过降低血管阻力而扩张血管。临床观察本方能增宽椎动脉管径,提高椎动脉血流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为本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提供了客观依据。

加减运用: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复加党参;肝肾不足明显者,重用山萸肉、枸杞、何首乌;肝阳偏亢者,重用天麻、钩藤,复加石决明;痰浊甚者,重用半夏、白术、泽泻;血瘀明显者,重用鸡血藤、川芎、葛根,复加桃仁;兼头痛者,重用川芎,复加白芷、茺蔚子;兼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竹茹、生姜;兼失眠者,加酸枣仁、茯神、夜交藤。

猜你喜欢

  • 血糖高怎么降血糖?

    大家好,这个糖尿病,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它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降

  • 如何判断阴虚?阴虚有什么症状表现?

    咱们这个人体,就好像大树一样,阴是什么?阴指的是阴液,就是我们体内的水液,气属阳,水属阴,那阴虚就是说我们的体内的水少了,就像大树一样,如果雨水少了,首先会表现出什么呀?就会表现出枝叶干枯,叶黄了,枝干变脆了,树叶上的水分变少了,表现到人体

  • 嗓子总有痰怎么办

    大家好,中医讲的痰,通常痰湿并称,首先是有湿,湿聚成痰,那么湿和痰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是跟肺,脾,肾三脏有关,我们常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根。痰湿的形成跟这三个脏腑的功能异常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肺部生痰,肺部

  • 秋凉伤人,三个部位需要保护好

    大家好,到了秋天了,秋天当令的邪气,是以凉,燥为主,那么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那肺属金通秋凉,秋燥,所以这个秋的凉气和这个燥性,特别容易侵袭肺部,那最近我也发现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啊,还有这个病人,这一波儿感冒的病人比

  • 瘦人吃不胖,胖人瘦不下是什么原因?

    中医常讲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呢多痰湿,瘦的人呢多阴虚火旺,瘦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吸收营养条件不行,吃完了之后吸收不了。所谓的瘦人多火呢,是指阴虚火旺,胃阴虚虚火旺盛导致什么呀?消谷善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