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药过敏反应不容忽视

中药过敏反应不容忽视

许多人认为中药是天然药,多用无妨,其实不然。中药与西药一样可以引起过敏反应,有的过敏反应还相当严重,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致人死亡。据有关文献报道,可引起过敏反应的有单味中药,也有成药制剂,有关专家经调查发现,可致过敏反应的中药近百种,遍及注射、口服、外用等各种用药途径,其中注射用药较易引起过敏反应,而且这近百种中药致过敏反应与用药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但与用药者的个体差异(如用药者的遗传基因、体内代谢酶及免疫系统等差异)有关。

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单味中药有:血腥草、穿心莲、板蓝根、番泻叶、丹参、红花、大黄、山豆根、白僵蚕、三七、乳香、人参、冰片、紫草、雄黄、石膏、葛根、水蛭、地龙干、蜂乳、辛荑、苍耳子、大青叶、川贝、鸦胆子、胖大海、乌贼骨、熟地、柴胡、蟾蜍等。

可引起过敏反应的中成药注射液(或粉针剂)有:双黄莲、穿琥宁、清开灵、鱼腥草、普乐林(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脉络宁、刺五加、茵栀黄、川芎嗪、肝炎灵、灯盏花、(复方)丹参、(复方)柴胡、复方当旧、复方地龙、蝮蛇抗栓酶、参麦、黄芪、华蟾素、血栓通等;口服药有: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快胃片、云南白药、大活络丸、小活络丸、牛黄上清丸、六神丸、桂龙咳喘宁胶囊、心脑舒通胶囊、清汗灵胶囊、水蛭胶囊、壮骨伸筋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三九胃泰冲剂、极蓝根冲剂、心清宁片、络欣通片、复方丹参片、正清风痛宁片、银黄含片、大黄苏打片、复方桔梗片、复方甘草片、复方颠茄片、五味子糖浆、急支糖浆等;外用药如红花油、红升丹、二宝丹、洁尔阴洗液、京万红擦剂、筋骨宁贴剂、阳和膏、云南白药气雾剂等。

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可见皮肤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药物热等类型,其中以皮肤反应最为常见,可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瘙痒、大片红包丘疹、灼热、固定性药疹、荨麻疹等,有时伴有发烧、恶把、、胸闷、烦燥不安、心律失常等。过敏反应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若救治不及时容易引起死亡。为此,人们很有必要认真关注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为防患于未然,应遵医嘱对症用药,并注意能口服的不注射,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尤其是过敏体质或体质虚弱者更须谨慎用药,一旦有过敏症状立即停药,症状轻者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或维生素C、钙制剂等治疗,症状重者如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送医院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呼吸兴奋剂、升压、吸氧等综合救治。

猜你喜欢

  • 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2)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特点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

  •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浅探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 自拟方治血管性皮肤病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