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对冬病夏治理论的再探讨

对冬病夏治理论的再探讨

赵作伟 山西省绛县中医院

人体由阴阳二气化合而成,其中阳气起着主导作用。引起慢性呼吸病、慢性腰腿痛等这些慢性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部阳气不足,当治以温阳、补阳之法。

《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教导,但“养阳”不等于“补阳”。“养阳”是指导养生保健的;“补阳”是为了祛疾治病的。

夏天周围环境气温高、阳气盛,有助于养阳、补阳的实现。这就是冬病夏治疗效显著的根本原因。

对于冬病夏治的理论,几年前笔者曾从“太阳病欲解时”的角度予以探讨(见《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7月18日《对冬病夏治的理论探讨》)。认为炎热的夏季正可以用炎热去克寒;利用太阳开机最旺去纠正太阳开机不利;利用阳气出表,以驱邪外出,从而使疾病向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看来这一认识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它可以解释老慢支、慢性腰腿痛等由于太阳感寒而引起的疾病,但对于解释像太阴腹痛、腹泻,少阴头痛、头晕等疾病则显得难圆其说。笔者经过反复学习《黄帝内经》的有关条文及其他一些医著,认为这要从慢性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体内阳虚,治疗的主要原则应是补阳,以及扶阳、补阳的最佳时间在夏天来阐释。

第一,慢性病的主要病因病理是虚寒。纵观全国各地开展冬病夏治的适宜病种主要有慢性呼吸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炎、肺气肿;慢性腰腿痛;慢性肠胃病,如腹痛、腹泻;慢性低血压以及慢性心脑血管病等等。分析引起这些疾病的外因,可能是以寒为主的风、寒、湿邪从外侵袭,或者是寒邪直中,或者是病邪从阴化寒。但主要的内因则是因为人体正气的虚弱。因为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正如《黄帝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正气主要指阳气。人体由阴阳二气化合而成,正气虚弱主要是指阳气虚弱。阳气充斥于人体的上下四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主持着人体的卫外功能。阳气一虚,就容易生病。《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清末医学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卷二》中说:“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卢崇汉教授则概括为:“阳为主导的情况不存在就会发病。”李可老中医则更直接地道出了阳气在生理病理上的作用:“下焦命门真火发动,十二经循行不息,五脏六腑气化同行,生命欣欣向荣。此火一衰,诸病丛生,此火一灭,生命终结。”

第二,益火扶阳是治疗慢性虚寒性疾病的主要法则。既然生病都是因为阳气受损,是因为阳气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改变,那么遵照“寒者温之,虚则补之”的古训,益火扶阳,尤其是补命火,扶肾阳,就成了治疗这些病的的主要法则。

第三,益火扶阳的最佳时间是夏天。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这一思想是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细读该段经文:“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后面还有秋三月、冬三月应该如何如何。可领会到这一段是谈四季养生的,是教导人们从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要适应、顺从所在季节的特点,并与其保持一致,即人与天地相应。因春夏季节阳气外越、升发,自然界以阳气为主导,与之相应,人就应该养护阳气,以使身体健康不得病。

细想“养阳”和“补阳”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关于“养”字,《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均解释为“供养也”。《新华字典》解释为“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精力和健康”。而对“补”字,《新华字典》解释为“补充”:弥补(把不足的部分填足)。可见“养阳”针对的是健康身体的养生和保健;而“补阳”针对的是已病机体的祛疾和治病。显然对于因阳虚引起的慢性病来说单靠“养阳”是不够的,对于机体内部已‘不足的’阳气必须通过“补阳”来治疗。

那么,对于阳虚引起的慢性病为什么要在夏天进行治疗呢?彭子益在其《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给出了答案:大自然中的阳气,在一年春夏秋冬的四季中,进行着升、浮、降、沉的园运动。从而决定了宇宙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的规律性变化。因为“造化之气,中下为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太阳寒水》)意思是说虽然大自然中的一切阳气都来自太阳散发的热量,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只是地面上下的热量与阳气。夏天阳气浮越在天空,此时地下阳气空虚。同样夏天人体的阳气外越,体内阳气空虚。为了维持人体内的阴阳平衡,维护阳气的主导地位,就必须补充阳气,对于阳气已经虚弱的慢性病人来说尤其是这样。这才是冬病夏治的根本原因。况且夏天天气炎热,气温很高,阳气旺盛,客观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补充阳气的有利环境。

至于进行冬病夏治的具体时间,各地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在每年初、中、末三伏的第一天;有的在初、中、末三伏的每一天。笔者认为只要是夏天天气炎热、气温较高的那一天都行,而不必拘泥于某一天。在临床则选择从夏至到处暑之间的每一天,因为这样可以使患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治疗。

通过夏天养阳、补阳,给人体补足了阳气,就能保证秋天有充足的阳气敛降,冬天有足够的阳气潜藏。人体内有了充足的阳气,实现了阴平阳秘,就会不生病,或使原有的病减轻甚至痊愈。这既是冬病夏治疗效特好的原因,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 口干口苦是什么原因 怎么解决

    这个病例呢是一个女性患者,李女士,三十七岁,就是由于这孩子不太听话,然后教育孩子等等过于生气了,上肝火了。这个林女士生气之后,就发了一顿子火之后,这个肝火就一下上来了。上来什么表现呢?头胀痛啊,头胀头疼,尤其是太阳穴这两侧特别疼,然后呢目赤

  • 伤脾胃的行为有哪些

    第一,怕凉。过于辛凉的东西会损伤脾胃,一个是吃凉的东西,脾胃虚,还有一个风邪直中胃脘,这个风直接吹到胃里边儿啊,也怕这种凉,凉了之后这种胃受到刺激之后会觉得脾胃胀啊凉啊这种不舒不适的这个表现。第二,怕过激过饱。就是饿一下,然后呢又一下食物又

  • 伤肾的行为有哪些

    第一个久坐,久坐伤肾,就是天天坐在那儿,那么这个人最后的表现反映就是腰酸,腰疼,坐时间太长都把自己腰坐脱了,就是腰为肾之府,那么久坐一定会伤肾,所以说我们有一些工作,比如说就开车,那个司机本身就是长时间在那坐着,还有一些伏案工作的一些白领,

  • 肚子响放屁多是怎么回事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说一个症状,经常肚子响,而且有的时候就想完之后就想放屁,那么今天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案例。李女士37岁,她的表现什么呢?腹胀肚,然后肚子里面就总是有气儿,然后呢下午的时候腹胀特别重,腹胀重后就想排气了,就是有时候能排出来,或者

  • 肝郁气滞和肝火旺的区别

    那么肝郁气滞首先肝的这种疏泄不及肝郁气积在一起,所以气机不通畅,这种情况叫做肝郁。那么他的表现是什么呢?是各种胀和不通的表现,就是胸闷啊,包括腹胀啊,无论肝郁和肝火表现都有易怒的情况,情绪抑郁郁闷啊等等。但是肝郁的表现就是郁更多一些,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