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止咳”“化痰”不是一回事

“止咳”“化痰”不是一回事

治咳分清“干”、“湿” 化痰搞明“寒”、“热”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张国喜

在一些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说明书上,我们常常会看到止咳化痰这四个字,很多人在出现咳嗽或咳痰的某一症状时,也习惯选择具有止咳化痰双重功效的中成药。其实,这四个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凡是具有减轻或制止咳嗽的中药或中成药称为“止咳”,而具有祛痰和消痰作用的则称为“化痰”———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临床上将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情况。干咳是指咳嗽频繁,但无痰或痰量极少,常见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轻症肺结核等疾病。湿咳是指咳嗽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中医所称的“止咳”,主要是指能够减轻和抑制咳嗽的症状,用以改善因咳嗽而引起的身体不适。当仅有咳嗽症状而无明显痰液咳出时,就不要选用止咳化痰药,仅用止咳药就可以了,可服用具有止咳作用的中药杏仁、百部等或镇咳宁胶囊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中医所讲的“痰”,含义非常广泛,还包括神志和精神的反常或错乱等表现。而“化痰”一词中所指的“痰”,仅是指呼吸道中所分泌的黏液状物质。中医药学所讲的“化痰”,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化痰”方法,主要为“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种。

所谓“寒痰”是指因感受寒冷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清白而稀薄,痰量较多,就要采取温化寒痰的治疗原则,选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如半夏、天南星等或通宣理肺丸(口服液)、小青龙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所谓“热痰”是指因感受火热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黄而黏稠,不易咳出,就要采取清化热痰的治疗原则,适用具有寒凉性质的中药如贝母、竹沥等或急支糖浆、鲜竹沥口服液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特别要提醒的是,当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咳嗽、咳痰两种症状时就应该选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或中成药来进行治疗,但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属于“寒痰”还是“热痰”(稀白的痰就是“寒痰”,黄稠的痰就是“热痰”),然后再有选择地服用温化寒痰药或清化热痰药。当自己搞不清楚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猜你喜欢

  • 拔罐时间多久为宜

    拔罐时罐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陶制火罐,玻璃火罐外,流行的家用拔罐器使用也很方便。各种材质的罐负压力度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以每次拔罐10到15分钟为宜,因为每次拔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或者直

  • 先拔罐还是先洗澡

    火罐和洗澡顺序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罐,但是绝不能在拔罐之后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发炎,拔罐后更不能洗冷水澡,因为此时皮肤处于毛孔张开的状态,容易使寒邪侵入而引发其他疾病。

  • 拔罐黑紫色说明什么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

  • 补脾胃的中药方子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