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藏医药发展需加深文化认同

藏医药发展需加深文化认同

在中国新近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藏医药作为民族医药的一个重要门类入选。对这种已经在雪域高原流传了1300多年的藏民族文化瑰宝而言,无疑是莫大的鼓舞。但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藏医药如何在竞争中壮大发展,正引起藏族智者的思考。"海峡两岸记者青藏行"联合采访团抵达林芝采访时,记者采访了林芝奇正藏药厂厂长才让扎西。

藏医药是世界医药瑰宝

扎西已经在藏医药领域工作多年,他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们藏药厂的展览室。展览室内悬挂的80幅唐卡讲述了藏医药的精要。

"这三幅唐卡是藏医关于病理、诊断和治疗的树形图",扎西指着墙上的唐卡说,藏医先辈们用树形图表示医药理论,既精确又简单,比现代西医要早很多年。

扎西说这还不是最神奇的。他展示的另外一幅唐卡上,绘有人体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这个过程被分为七个阶段,包括受精卵形成到胚胎发育,都非常详细准确。"扎西说,这幅"人体胚胎发育图"大约绘制于1000年前,是藏医创始人宇托?元旦贡布在1300年前文字记载了藏医关于人体胚胎发育知识后,其后继者根据文字绘制的。而在1000年前,全世界还没有显微镜。而后来西医用显微镜观察的结果,与藏医在1000多年前的分析基本相同。

"做现代藏医药"

尽管如此,扎西对于藏医药的发展还是有很多忧虑。

"藏医药要发展,就要走市场化的道路,这要求藏医药本身要改革",扎西解释说,藏医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病、脑溢血后遗症、偏瘫等疾病时,有独特作用,但藏医药大丸剂的成药不符合其他民族的服药习惯,不符合市场化的要求,制约了藏医药发展。

"要做现代藏医药,首先藏医药自身要改变,最直接的是要改变剂型。"扎西表示,藏医药的市场是全世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习惯服用胶囊、颗粒等剂型,藏医药大丸剂的传统需要改变。

"文化差异有时造成对藏医药的误解"

实际上,藏医药的发展还不仅仅是剂型改变。"藏医药产生于西藏,不同的文化造成对藏医药不同的认知。"扎西告诉记者:"这种文化差异有时带来某些误解。比如有人说藏医药用矿物入药。"

扎西说,金银铜铁都是矿物,直接入药是要出人命的。藏医用祖传的蒸、煮等特殊的炮制方法,可以把矿物中的有害物质去掉,留存有效成分,这样才能保证安全使用,而不是说直接用矿物入药。

实际上,这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对藏医药的误解还有很多。扎西表示,文化认知的差异是藏医药发展另外一个瓶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比单纯改变藏医药剂型更多一点的时间。

好在青藏铁路通车了。藏文化和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会越来越密切,国际认同的科学概念及表述,会使彼此认知也越来越深入,扎西相信,未来藏医药,只要努力,便会有发展。

猜你喜欢

  • 糖尿病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很多人质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大家常说的三多一少症状,其实在很多中医古籍中都已经有记载。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呢,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早期的表现呢,主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阶段,常常会

  • 咽喉疼痛吞咽口水疼,怎么办?

    嗓子疼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嗓子一疼就以为是发炎了,其实原因有很多种,需要辩证对待。比如嗓子疼常见的表现一般是咽喉肿痛,有异物感,这种症状中医称之为风热喉痹,西医叫急性咽炎,主要是风热邪毒导致。还有一种除咽部疼痛以外,伴有扁桃体红肿,或者是

  • 夏季养生-艾灸“足三里”

    【外台秘要】中提到,凡人年30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 眼暗,意思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以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老现象。足三里的位置呢,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指,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血

  • 为什么把脉能知道身体状况

    中医看病说三个小指头,一个小枕头,再看一个小舌头,病就看出来了。这三个小指头说把脉,左手这三个指头是心、肝、肾、右手三个指头是肺、脾、命。一把脉基本上内脏的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我们看病是望、闻、问、切,这个切就是切脉,又叫把脉。电影里面说,弄

  • 听老中医说失眠

    人生平均寿命75,25年都在床上,人群里边包括我们自己有多少人失眠呢?实际上这个数字挺很可很可怕的,几乎每三个成年人,两个人都失眠,所以睡眠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每天24小时睡觉是八个小时,就1/3在睡觉,所以睡眠太重要了,所以睡眠很重要,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