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骨折药膳

骨折药膳

骨折是指骨或软骨失去完整性或连续性的损伤,古人称折伤。骨折多数由外伤所致,往往除骨折外,还有肌肉、皮肤的损伤、出血、创面污染等等。骨折初期因新伤骨折,经脉受损,离经之血瘀积不散,出现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食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用葱、韭菜、茭白、芥菜、螃蟹等食物。方1:黑豆、绿豆、干竹笋水煎服(黑豆100g,绿豆1OO g,竹笋30g)方2:猪血加姜、葱煮汤(猪血250g)方3:生荸荠捣烂煎汤代茶(荸荠100g)

骨折中期为血生新期。初期症状好转,瘀血渐化,骨折开始修复,食疗重点是和血生新,补骨接骨。方1:猪胴骨炖黄豆汤(骨500g,黄豆100g)方2:接骨木炖红豆(接骨木250g,红豆50g)方3:猪脊骨炖黑豆汤(骨500g,黑豆100g)

骨折后期为固本培元期,骨折初步接续但犹未坚固,应以益气血,补肝肾以充养筋骨。方1:枸杞桂圆粥(枸杞子50g,红枣10枚,桂圆肉50g,大米100g加水煮粥,快熟时调入冰糖)

方2:核桃芝麻冲饮(芝麻500g炒熟,核桃肉500g,共研末。每次冲饮服三次,每次20g)

方3:双补汤(紫河车10g,猪肾一只,煮汤调味饮食)

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可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使食物易消化和吸收,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所谓的软饭菜,供给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须切碎煮软,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为了更快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瘀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肿为主,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则新骨生“。可见消肿散瘀为骨折愈合之首要。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消炎为主。如蔬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然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q,当归10q,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O天。

中期(3~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和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0q,骨碎补15q,续断10q,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g,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

后期(5周以上)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疗可用枸杞子10g,骨碎补15g,续断10g,苡米50g,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5天,可用3~4个疗程。

猜你喜欢

  •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浅探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 自拟方治血管性皮肤病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

  •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

  • 厚朴三物汤治腹胀痛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从瘀论治流泪症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