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气分证治

气分证治

气分证治

气分病是温热病的第二阶段,它的特征是发热较重不恶寒,口渴,苔黄,脉数。病邪侵入气化,邪气盛而正气亦盛,气有余便是火,故出现气分热证。除湿温外,各型卫分病传入气分后都化热化火。由于邪犯气分气所在的脏腑、部位有所不同,感邪性质及轻重不一,故所反映的证候有很多类型。常见有:

一、气分热盛(多见于流感、乙型脑炎等)。

主证 具有气分病的特征,并出现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舌苔黄干,面赤,心烦,谵语,抽搐等。

辩证 本证为气分热盛,故大热面赤,里热灼津,则大汗。大热,大汗伤津则大渴。热扰心神则心烦谵语。热极生风则抽搐。

治法 清热生津。

方例 白虎汤。(参看方剂)

二、肺胃蕴热(见于某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等)。

主证 具有气分病的特征,并有咽干灼痛,声音嘶哑,咽喉有腐烂白点,颈项肿胀等。

辩证 肺胃之热上蒸咽喉,故咽喉干热灼痛,声音嘶哑。引起肝胆之火上攻,夹痰凝聚,致颈项肿胀,咽喉有腐烂白点。

治法 宣肺清火泄热。

方例 清咽利膈汤、

薄荷、牛蒡子、甘草、金银花、玄明粉、大黄

三、邪热壅肺(见于某些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疡等)。

主证 具有气分病的特征,并有咳喘胸痛,痰多黄稠,汗出热不解。

辩证 风热之邪伤肺,煎灼津液成痰,痰热阻肺,肺失清肃,出现咳喘胸痛,痰黄粘稠。里热无表证,故汗出热不解。

治法 宣降肺热

方例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四、胸膈郁热(见于某些流感,斑疹伤寒,猩红热,肺炎等)

主证 胸中闷胀,阵阵烦热,面热唇红,口渴,便秘。

辩证 阳明经气分燥热不解,邪热内聚于胸膈,故见胸闷烦躁。燥热化火上炎而面热唇红。热耗津液而口渴、便秘。

治法 清膈散(《和剂局方》)

栀子、黄芩、连翘,薄荷、大黄、芒硝、白蜜、甘草。

五、胃肠实热(见于某些流感,乙型脑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主证 高热或午后潮热,大便秘结或腹泻黄臭稀水,腹胀满,腹痛拒按,烦躁谵语,舌红苔黄燥或灰黑起刺,脉沉数有力。

辩证 热邪入里与积滞相搏,燔踞中焦,胃肠腑气不通,故发热,腹满胀痛拒按,便秘。热扰神明则烦躁,热扰心包则谵语。热伤津液,故舌红苔黄燥。

治法 攻下泄热。

方例 大承气汤或调胃随气汤。(参看方剂)

六、气分湿温(见于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沙门菌感染等)。

主证 身热不扬,身重胸闷,腹部胀痛,渴不欲饮,小便不畅,大便不爽,或伴腹泻,舌苔黄白而厚腻,脉濡缓。

辩证 湿热阻滞气分,故身热不扬。湿热在上焦则胸闷,渴不欲饮。在中焦则腹部胀满。在下焦则大便不爽或腹泻,小便不畅。

治法 清气化湿。

方例 甘露消毒丹(《湿热经纬》)

猜你喜欢

  • 木芙蓉叶提取物是什么?

    众多的花草可能表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适合插在花瓶上供人观赏,然而随着知识社会的进一步深入,技术的发展,花草内部的元素很多时候也被当成是一种药剂,木芙蓉叶,是一种干燥叶片,有叶柄,粗约0.3厘米,黄褐色;叶片大形,常折叠,叶面灰绿色

  • 蛇胆怎么吃更有营养价值

    人们嗜爱于世间之物给予我们的优待,虽然这些优待是天生的,但如若我们不加处理直接享用,有时却会出现暴殄天物的错误,蛇胆,是蛇体内贮存胆汁的胆囊,蛇胆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祛风除湿、清凉明目、解毒去痱的功效;可调补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

  • 乌蛇胆的功效与作用

    乌蛇胆,是乌蛇体内贮存胆汁的胆囊。所有的蛇胆都可入药,特别是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五步蛇、蝮蛇的胆,更是入药的宝贵原料。那么,乌蛇胆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01祛风除湿、清凉明目乌蛇胆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祛风除湿、清凉明目、解

  • 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

    青葙这个名字不为人所熟悉,大多数并不知道它就是野鸡冠花、狗尾花。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箱的干燥成熟种子,能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那么,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01治头痛青葙子可用于治疗风热头痛、血压偏高等,可与夏枯草、菊花、桑叶等同用。

  • 拳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又名紫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拳参主产于东北、华北、山东、江苏及湖北等地。春季发芽时或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拳参,除去泥沙,晒干,除去须根,切片生用,传统认为拳参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的功效。那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