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水鸭汤帮你防皮肤病

水鸭汤帮你防皮肤病

水鸭(蚬鸭)味甘,微寒而无毒,有补中益气、消食和胃,利水消肿及解毒之功,对于病后虚弱、食欲不振有很好的食疗功效。加之水鸭的肉味鲜甜且含脂肪少,因此深受消费者欢迎。所以许多懂得食疗的人士,在夏日里,经常将水鸭配以各种食材,或炖、或煮、或煲烹成各种各样的食疗汤,并依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加以调理,从而

平安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水鸭药用价值高

水鸭又名蚬鸭,学名叫绿头鸭,古代称为野鸭、晨鸭等。主要生活在河湖芦苇丛中,以吃鱼虾贝类为主,故有蚬鸭之名。鸭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钙、铁、磷、硫胺素、核黄素。卵含维生素A、B1、B2、镁、钾、氯、钠等。有温中益气,滋肝养气,补阴虚,补而不燥。食用可以强身健体,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水鸭食疗方法多

水鸭的食疗方法很多,但都以炖及煲汤为主。如:

花胶炖水鸭●

花胶炖水鸭有益气养血和养阴退热作用。症见如:肌热烦渴,胃纳不佳,或面色潮红,虚烦不眠等。可用于妇女日常饮食养颜之用。

用料:花胶(鱼鳔、鱼肚)300克,水鸭1只(约500克),淮山30克,圆肉15克,生姜2片。

做法:1、水鸭理净,去内脏,斩件;花胶用水浸开,切丝;淮山洗净,用水浸半小时;生姜、圆肉洗净。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开水炖3小时,调味供用。

鱼胶圆肉炖水鸭●

鱼胶圆肉炖水鸭主要作用是调养中焦、补虚退热。汤中鱼胶即鱼鳔,又名鱼肚,性味甘平,功能健脾养血、补肾益精。水鸭又名蚬鸭,性味甘凉,功能补中益气、滋阴泄热。淮山性味甘平,功能健脾养血、补心安神。合而为汤,滋补脾肾之阴,调养气血不足,则可除虚热。但感冒及脾胃虚寒者不宜用本汤。

原料:鱼胶90克,水鸭2只(大约600克左右),干淮山30克,圆肉30克。

做法:1、水鸭宰杀、去毛、去内脏,然后斩件;花胶用清水浸开,切丝;淮山清水浸泡1小时;圆肉洗净。2、把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约3小时左右,即可调味食用。

白术炖水鸭●

白术炖水鸭主治头眩症。比如长久治疗都不见效果,发作时天旋地转。因风、因寒、因湿、因虚、因痰,引起的头眩者,均可服用。但是感冒以及阴虚而经常腹泻者忌食。

原料:水鸭1只,白术50克,泽泻50克。

做法:将水鸭宰杀去肠杂,取肉同白术、泽泻同焖熟,调味即可。饮汁及食水鸭肉。

马蹄炖水鸭●

马蹄炖水鸭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

原料:荸荠(马蹄)100克,水鸭1只,葱20克,姜15克,料酒20克,盐少许。

做法:1、将水鸭宰杀去毛及内脏;马蹄去皮,一切两半;葱切段;姜切片。2、把水鸭放入锅内,再放入马蹄、葱、姜、盐、料酒,加水适量。3、武火烧沸,转文火炖熬至水鸭熟了即可食用。每日2次,吃肉喝汤,佐餐、单食均可。

虫草水鸭汤●

虫草水鸭汤是珍贵的滋阴补肾强壮剂,许多人士用其来调补病后、或癌症化疗后的食疗。

原料:水鸭1只,虫草25克,猪瘦肉200克,红枣数粒,姜2片,盐适量。

做法:1、冬虫草先用温水浸软身,冲净;红枣洗净、去核,留用。2、水鸭宰杀整治干净,和猪肉同飞水,洗净,猪肉斩大件,水鸭可斩大件或原只,待用。3、将水鸭、冬虫草、猪月展、红枣和姜片同时放入汤煲内,加入适量滚水,以中小火,同熬成浓汤及材料月念,以适量盐调味,即可饮用。

水鸭润肺汤●

有补气润肺之作用。

原料:水鸭1只,瘦肉300克,淮山10片,杞子1汤匙,龙眼肉1汤匙,北芪8支,清水适量。

猜你喜欢

  • 开路药 调胃肠——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5)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自拟方治热病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

  • 浅释大青龙汤相关条文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风寒之邪伤到经络怎么办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