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草根力量呼唤中医振兴

草根力量呼唤中医振兴

10点22分,药王大殿已是人声鼎沸,烟雾缭绕。丁亥(2007)陕西铜川药王山华商网友拯救中医大行动今天在这里举行,来自各地的网友齐聚药王像前纪念药王诞辰1426年,为拯救中国传统中医文化发出“草根”力量的呼喊。

“中国陕西-铜川耀州药王山古庙会,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古庙会(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二月十一,为期十二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狂欢节。”自陕西论坛版主“野渡无人”3月10日在版面内发帖倡议在“二月二”药王升天这一天举行“拯救中医大行动——华商网友药王山纪念孙思邈大会”后,立即引起众多网友响应,短短十天此倡议就得到来自全国各地网友过万的点击,近30页的回复。

香火鼎盛的药王庙,日趋衰落的中医

庙会的药王山,离老远就能看到香火所形成的烟雾袅袅升腾,每年这个时候来自各地的人们虔诚的给药王上香,祈求药王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健康。大家不惜越过层层的人墙争着去摸“摸摸佛”,据说身体什么部位疼了就摸佛像的什么地方,这样可以去病消灾,长寿延年。在通往药王隐居所的石道上刻满了各种各样的中草药图案,有网友风趣的说“草药,中医,传统医学文化。这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雷耀武老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药王山下,老人已经做了30年的中医,在谈到几十年的从医经历时,老人微微摇头:“现在的人对中医越来越不认可了。”老人说找他看病的主要是老人,还有一些西医没办法或者查不出病因,病人又确实感到很难受才会来找他,才想起中医,“丸散膏丹,针灸按摩”这些传统中医根本的东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忽视,甚至被中医医生自己所不重视。“不过我们中医医学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老人平和的说,比如普通百姓对服中药本身的排斥,而经过处理的中药又太贵等等问题也对中医及中药本身的发展造成障碍。

医生的无奈,政协委员的呼吁

与药王山的香火相对的却是门可罗雀的中医院与那些陷入迷茫的中医学生。“我也是代表我老婆来的。”野渡无人的妻子是咸阳中医院的医生,他说妻子经常抱怨中医院病人少,医生收入低,而同时中医院的医生们本身对中医的信心也不大,形成恶性循环,“拜谒药王也是对老婆的事业,我们的生活的一种鼓励吧。”

中医药学校的课程被西医替代、毕业生对中医药缺乏信心、中医院入不敷出……中医面临的种种现实表明中医正在走向没落,全国政协委员窦瑞华呼吁政府应该出手拯救中医。

记者电话采访成都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白琳同学了解到,中西医结合一直是现代中医学的拓展方向,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们在不断尝试寻找中医和西医良好结合点,她跟导师目前所做的课题就是研究使用这种方法在风湿病方面有所突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今,类似华商网友“拯救中医行动”这样的民间活动在华商网以及其他网络论坛已为数不少,像华商网友自发搜集“十七路军军史”,汉中网民公祭张骞,轩辕文化论坛网民对汉服的推广等等,更多的人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表达着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的力量有限,但相信通过我们的力量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中医文化的关注。”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太平洋”对此很有信心,“星星之火,相信可以燎原”。

相关信息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猜你喜欢

  • 湿气重怎么排湿有效

    症状:很多湿气重的人呢,都会有早起困倦,口臭,面容憔悴,舌边有齿痕,整个人每天都是浑浑噩噩地失去了活力,所以祛湿成了头等大事。那么如何祛湿呢?第一,饮食调节,我们可以吃一些利水化湿,健脾益胃的食物,像是山药,薏米,红豆,冬瓜啊等等都是可以的

  • 颈椎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其中有一类就是椎动脉型颈椎病,那么它的症状就是一个头晕,经常我们说这种小关节紊乱,导致我们颈椎破坏之后,那么它就会出现椎动脉的供血这种不够,过性的痉挛,导致一过性缺血系列症状。这个很多病人到恐惧,脖子不太敢动,越不动越加了

  • 膝关节炎治疗最佳的方法

    膝关节炎的治疗呢,我们提出了一个三联疗法,传统上我们认为【三分治七分养】,现在我们发现其实更多的这个运动才是核心要素。我们改一个字,【三分治七分练】,这个一字之差含义不一样了,特别突出这种运动的这种效果,特别是我们说臀腿,大腿前面后面,里侧

  • 健脾祛湿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身体湿气重,常用的健脾祛湿六味药分享给大家。1.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除胀和胃的功效。2.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3.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4.苍术:具有健脾燥湿、祛风散寒的功效。5.厚朴:具有温

  • 糖尿病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很多人质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大家常说的三多一少症状,其实在很多中医古籍中都已经有记载。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呢,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早期的表现呢,主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阶段,常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