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医祖岐伯万世流芳

医祖岐伯万世流芳

岐伯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始祖,而《黄帝内经》(又分《素问》和《灵枢经》二书)从文字载述,主要是"黄帝问、岐伯答"的内容,当然,《内经》全书所反映的是黄帝(轩辕氏)与六位大臣、医学家的问答,其中《素问》涉及到三位,如《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是黄帝与鬼臾区的问答;而《著至教论》、《示从容论》、《疏五过论》、《征四失论》、《解精微论》则是黄帝与雷公的问答;其他七十余篇都是黄帝与岐伯的问答。至于《灵枢经》,虽有散在黄帝与伯高、少俞、少师的阐论,绝大多数还是黄帝与岐伯的问答内容。《素问》与《灵枢经》各八十一篇,黄帝与岐伯的阐述占了绝大多数的篇论。由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很早,讲医学的历史人物也是最早,其中的岐伯与黄帝最有代表性,故"岐黄"(或称"岐轩"、"轩岐")在我国传统历史中,代表了医学。我们称赞一位医生"精岐黄术",就是说这位医生有很高的医学水平,其医学基础深厚。

我们在医学上要追本、溯源、求根。岐伯等在《黄帝内经》中丰富而精辟的阐论,显示了中国医药学的高水平,真是千古承泽、万世流芳。我们纪念岐伯,并把他放在我国传统医药文化重要而优先的位置,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职责。

我认为《黄帝内经》的高水平体现于多个方面,如现代西医界都认为是十七世纪英国威廉·哈维(william.Harvey)首先发现血液循环的,而岐伯则在《素问·痿论》中明确指出"心主身之血脉"。而在《素问·举痛论》中也形象地提出了"经脉循行不止,环周不休"的血循环概念。当然,上古谈心脏还有一个别名叫"虚里"(见《素问·平人气象论》),岐伯明确指出在"左乳下",说明祖国医学的早期解剖知识,其精确程度令人惊叹不已。这是发现血液循环最早的文献记载,比西洋医学要早2000余年。又如岐伯在《内经》中所介绍的病证,根据我在40多年前的研究、统计,共有44病类、311种病证(见《(重订)内经类证》,1962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印行),这反映了在我国最早期的医学古籍中介绍临床各科病证内容的丰富,这在国际医学中也是令人瞩目的。又如,大家都很熟悉"病机十九条",这是岐伯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予以一一列述的。他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起,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人所共知,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病情比较复杂的疾病,在辨析病证、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又如岐伯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示医者必须遵循的诊脉心态是"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其科学性和指导价值是针对每一位从事临床医务人员的。又如对脉象的描述和阐论,影响亦至为深广。

针对临床各科病证,岐伯在很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除了方药、针灸等多种疗法外,岐伯还介绍过手术疗法、心理疗法等。如《灵枢·脱痈》(脱痈后世名为"脱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载述"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衰,急斩之。"这"急斩之"三个字,意蕴颇深。它既说明"脱痈"的病情,如控制不住就会恶性发展,须掌握好手术治疗的时机。"急"就是说要赶快做手术,不能耽误。"斩"就是明确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防止病证的恶化。这种手术,现代医学谓之曰"截趾术",当然须解决术后止血、防止感染的问题。从临床文献研究的角度看,它反映的是我国最早期的外科手术疗法之一,十分可贵。岐伯又是为后世方剂治疗打基础的重要人物。如《素问·腹中论》所介绍的用鸡矢醴治疗鼓胀,用四乌鲗(贼)--虑茹丸治疗经闭,还有如《素问·病能论》用生铁落饮治疗狂证,后世亦有医家予以变化,应用于临床者。

值得说明的是,岐伯阐论的"病机十九条"对诸多病证的病因、病理也有精彩的论述,比如消渴病(《内经》多处以"消痹"命名,大多属于今之糖尿病)。在《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指出:"消痹、仆击,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明确指出消渴病多见的体质和诱因。又如,《素问·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的痹证病因名论,并且还把痹证分为痛痹、著痹、骨痹、肺痹、心痹、肝痹、紧痹、肠痹、脾痹、胞痹……等多种,既包括肢体,也涵盖脏腑,其中有关各种痹证的病因、证候均有精要描述,对于风病、厥病、咳嗽、癫狂、寒热病、疟疾、痿病等,均有专篇论述,分出了多种病型,为后世的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岐伯在病证的因、证、脉、治方面的重大贡献,往往容易被后世医家所忽略。

此外,岐伯对一些病证也有精辟的阐论,如他所介绍的"疠风",相当于现今之麻风病。《素问·风论》中岐伯对此病有典型症状的生动描述,他指出疠风病灶是"机肉愤月真而有疡"、"鼻柱坏而色败",他对疾病描述的精要、准确性,是非常值得赞叹的。我们从多种医学文献获知国内外医学家对《内经》载述的高度评价。

其他如岐伯对四季常见多发病和四季养生法的认识,对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有虚实、表里、寒热的诸多阐论,以及对六经、精气神、脏腑、经络、平衡疗法思想,以人为本和运气学说等,体现了中医药学奠基理论之深广和博大精深。

前面已经提到,《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最早的经典代表性医著,书中主要是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编撰,当然后世医家对其成书年代、作者等有多种不同的看法,但作为文献记述,我们不能忽略岐伯与黄帝等医学宗师的重大贡献。书中所载述的诸多内容,体现了该书是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我国深厚的人文基础指导下完成的。它不仅奠定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学术基础,也是重视中医审证、辨证、辨病内容必备之典籍。

猜你喜欢

  • 胃癌预防常识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因,每年约80万人新发胃癌、75万人死于胃癌。亚洲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发病人数最多,约占全球胃癌人数的3/4。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北方地区的发病率要高于南方。那么,胃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现在

  • 胃癌病人饮食

    一般来说胃癌病因饮食的原则是,首先在饮食中要保护胃黏膜,避免辛辣、油煎、生冷等,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其次饮食中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增加优质的蛋白质和摄入量。胃癌患者在饮食中应该注意少食多餐,如每日分五餐进行。患者可多喝一些酸牛奶,酸牛乳中

  • 针对胃癌晚期有哪些治疗的方法?

    胃癌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病率,我们应该掌握有关于胃癌晚期的治疗。由胃癌晚期手术治疗根治性差,预后也较差,对于体质弱,有转移的晚期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多不做考虑。虽然消化道外

  • 大剂量叶酸可预防胃癌

    一项研究获得重大发现:每天服用大剂量的叶酸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在最新出版的世界著名的权威性胃肠病学杂志《Gut》上发表。叶酸是一种存在于柑桔类和绿叶植物中的维生素B,公认缺乏叶酸可增加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但人们尚不清楚大

  • 胃癌的护理要点与预后转归

    【护理要点】首先患者应有一个清新、温馨的生活环境,忌喧哗、躁扰;家属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感思想交流,不应歧视、冷漠患者,及时发现和排除患者各种烦忧。帮助患者戒除烟酒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患者的饮食应有规律,宜清香可口,富于均衡营养又易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