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病机中心论是中医的诊疗特色

病机中心论是中医的诊疗特色

以病机为中心诊治疾病,中医历来都极为重视。《素问·至真要大论》不仅有病机分类的十九条内容,而且特别强调病机在临床中的普遍意义。曾不止一次地告诫“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仲景《伤寒杂病论》,就以六经病机论“伤寒”、以脏腑病机论“杂病”,广泛、完整、系统地把病机学说运用于内、妇、儿、外等科,即便喉科疾病,也同样“不在病名上寻枝叶,而在病机上求根本”。他的“辨脉证”只是手段,而目的则是辨病机。不少条文,均以脉象揭示病机实质,立法、选方、遣药,都无时不以病机为中心而变化。甚至个别症状的微细变化,只要揭示病机的改变,方治即随之而改变。就是个别药物的选用,乃至分量的增减,也都因病机的变异而更改。

病机,是《内经》众多医学“机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古义颇多,中医领域借用“古代弩箭上的发动机关”字义引申,说明“事物的枢要、关键”及“灵巧”、“形势”等的特质。在阐述自然界运动变化时,《素问·本病论》称“气交有变,是谓天地机”;在阐述生命运动时,《五常政大论》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阐述气的运动(无论自然,也无论人)时,《六微旨大论》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后世称为“气机”;在认识、分析、处治疾病时,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在判析疾病发展过程中病势轻重转归时,称为“转机”,其中病势向良好方向发展者,称为“生机”。而病势恶变、出现险象时,称为“危机”。一言以蔽之,机即机制、机理。《离合真邪论》、《九针十二原》、《小针解》等篇,统称为“机道”,即机制的根本道理。并认为高明医者,能深刻把握机道,所谓“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因此,“知机道者”,把人和自然结合看待,根据疾病的诸多客观所在,“谨守病机,各司其属”。通过“疏气令调”的方法,调畅“气机”,扭转“危机”,变为“生机”,益壮“神机”。显然,欲达此目的,病机是关键、是中心。

病机,是疾病状态下关键的中心环节。神机因气机逆乱而产生病机,病机使生机受伤而出现危机。因此,逆转危机、保存生机,只有通过处治病机一环,使气机和调,才能和畅气机、健旺神机。据《素问》、《灵枢》所用“谨”字共21处分析,都直接或间接地强调着病机的诊治原则。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强调脉象分析的阴阳属性,恰是病机属性的重要依据;“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强调着病机分析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诊断准确的重要性;“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强调着气机的运动变化,是病机分析的重要内容;“谨按四维,斥候皆归”、“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也”等,虽讲方位、地势与气候、物候关系,但这些经文是在论述“气之生化”对脉象所致影响,造成脉亦变化时述及,而这更是强调气机与脉象在病机分析中的特殊作用;“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不仅强调着病机的阴阳分类,是诊断中的关键,同时也强调着依据病机图治,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谨候其时,病可与期”、“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分别从时空观角度,强调着病机分析时,应首先抓住气机的变化;“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强调着病机分析应以五脏为中心,气机变化的虚实是关键;“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更把脏腑阴阳病机,加以特殊强调;至于“谨奉天道”等,虽专言“天道”时空变化,但“天道”的主体,《内经》主要讨论五运六气变化及五星七曜运动对人的影响。尤其是运气变化所产生的各种疾病,自然应视为医学典籍的主题。因此,所言“天道”,当然与病机密切相关。气机的分析,是《内经》认识疾病的重要方法,而对神机的保护,却又更为重视;“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认为神机的运动,是气与血的运动,是正气(真气)的正常运动,所谓“神者正气也”。保护神机,使气机和调,是防止疾病的重要条件,也是病机转化中由危转生、由病转痊的重要条件。

病机,是疾病诊治的中心环节与关键。它以脏象的精、气、神等“正气”为原本,以“三因”等致病因素的邪气为条件,综合分析、整体认识,从多维的角度出发,寻求其协调与不协调关系,从而得出全面的、准确的结论,并予以揭示治疗途径,这便是病机中心论。由于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有着良、恶的预后转归和治疗后病势进退的不同,因而病机中心论涉及着几个不同的机制或机理等枢要,分别为:神机,是神灵之机,是精、气、神的综合运动和表现;气机,是正(精、真、元)气之机,是气的运动和表现;病机,是正邪之机,是机体抗御病气的能力和状况;生机,是生存之机,是生命自强及抵抗疾病的本能;危机,是预后险机,是正不胜邪或正气不支的恶候。临床中,通过病机判析后的极积治疗,又会出现转机。因此,转机是病机之机,是疾病渐退而正气渐复的征兆。

猜你喜欢

  • 蛇胆怎么吃更有营养价值

    人们嗜爱于世间之物给予我们的优待,虽然这些优待是天生的,但如若我们不加处理直接享用,有时却会出现暴殄天物的错误,蛇胆,是蛇体内贮存胆汁的胆囊,蛇胆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祛风除湿、清凉明目、解毒去痱的功效;可调补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

  • 乌蛇胆的功效与作用

    乌蛇胆,是乌蛇体内贮存胆汁的胆囊。所有的蛇胆都可入药,特别是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五步蛇、蝮蛇的胆,更是入药的宝贵原料。那么,乌蛇胆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01祛风除湿、清凉明目乌蛇胆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祛风除湿、清凉明目、解

  • 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

    青葙这个名字不为人所熟悉,大多数并不知道它就是野鸡冠花、狗尾花。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箱的干燥成熟种子,能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那么,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01治头痛青葙子可用于治疗风热头痛、血压偏高等,可与夏枯草、菊花、桑叶等同用。

  • 拳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又名紫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拳参主产于东北、华北、山东、江苏及湖北等地。春季发芽时或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拳参,除去泥沙,晒干,除去须根,切片生用,传统认为拳参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的功效。那么拳

  • 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

    密蒙花又名小锦花、蒙花、鸡骨头花等,以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或花蕾入药,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云南、广西等地。中医学认为,密蒙花性味甘、凉,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的功效。那么,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01保肝密蒙花水提物对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