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热科学理论解析舌诊机理

热科学理论解析舌诊机理

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采用热科学理论与方法。运用红外热像仪,对中医舌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他生物参数进行合理的分析处理,分析说明了中医舌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采用非接触方法直接测取物体温度场的精密仪器,其特点是快速、实时并准确测得整个舌体的表面温度分布。被测者端坐在热像仪前,将舌伸出口腔两秒钟即可,符合中医提出的“骤然一望”的要求。研究人员利用红外热像仪摄制了280例健康人和104例患者的舌热像。其中健康人20~30岁6l例,31~40岁77例,41~50岁63例,51-60岁37例,61-70岁42例。患者中高血压病34例,冠心病30例,消化系统疾病40例。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对动物进行有创实验,采用cbi-8000生理研究系统测取全舌血液灌注率。

结果发现,年龄与舌温的变化关系显示,以40~49岁年龄组舌温最高,低龄组或高龄组较低。认为高龄组舌血液流动缓慢,血液流变学测试也表明其血液粘度要比中、低年龄组相对较高,故血液灌注率减少,代谢水平低。而低龄组虽血液循环旺盛,代谢水平高,但由于舌津液分泌量多,散热能力较强而使舌温偏低。舌色与舌温的关系显示,红舌舌温最高,依次为暗红、紫、淡白、淡红舌。舌种舌温舌色间有显著性差异(p

研究人员认为,通过以上结果可以说明,舌温可以帮助辨识寒热虚实证候,印证了“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的中医理论。冠心病患者舌尖部温度最低,消化系统疾病舌中的温度显著增高,与中医“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的舌诊分布理论相一致。此实验结果为舌与脏腑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人员用生物传热的理论分析认为,中医舌诊中所注重的“舌色”主要受舌的血液灌注率、血氧含量及血液流变学等参数的影响,使舌面温度受到影响而反映于“舌色”,而其中血液灌注率占主导因素。不同的舌色可以由舌面温度来反映,而温度与舌内的血液灌注率又有一定的特征关系。研究人员认为,通过此关系曲线和测取的其它生物参数进行合理的分析处理,在生物传热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可以得出可用以定量分析和描述舌体传热规律的数学关系式。

猜你喜欢

  • 患者胃有烧灼感,平时还怕冷

    这个患者是男性, 50多岁,他来以后啊,就说医生,我这个胃啊非常难受,从他表情上也看得出是比较痛苦的,首先是他面色红,那么问诊他呢?也就是说胃疼,胃胀,就感觉胃里像有火一样,火烧火燎的,甚至胸部后啊也有这个烧灼感,看他的舌象啊,也能看出来口

  • 老胃病反反复复,中医常用这三种汤

    大家好,我是中医马医生,在脾胃病,可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就是脾胃不好百病生,今天呢,我就通过这三个方子,中医三个经典的方子跟大家来讲一讲,强调一下这个脾胃这个后天之本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怎么去保养,建议大家点赞收藏,以免市民太多找

  • 饿久了就不饿了,到底是因为什么?

    人饿的原因啊,是因为我们血液里面的血糖浓度减少,进而人体的体内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那么人就会感到饥饿,正常的情况下,人应该补充食物,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补充食物,人就会感到越来越饿,就好比车没油了,我们需要去加油才能开车,同样道理,胃里没有

  • 气血亏虚,先补气还是先补血?

    这是一个46岁的女性患者,她来的时候啊,主要症状就是这个,偏瘦,身体还特别困窘,每天觉得昏昏沉沉的,然后自己感觉呢,身体就是特别发凉,然后乏力,还容易紧张啊,入睡难,多梦,头昏昏蒙蒙的啊。眼睛他自己感觉是有点肿,但是不是明显浮肿那一类。然后

  • 脾胃不好,中医常用这三种方剂,看看适不适合你!

    那么首先第一个呢,就是四君子汤,我们叫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补气虚的啊,在方剂学当中,补气虚的第一方就是生猪、茯苓、甘草四味药,那么这个可以补人体气虚,这里边呢,我要跟大家说一个是中医这个补气呀和祛湿的关系,一般来说,气虚容易生成湿气,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