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秋季谨防“气候过敏症”

秋季谨防“气候过敏症”

中午热、早晚冷。近日气温多变,各大医院接诊的感冒患者猛增。与以往感冒患者多是老人和儿童的状况不同,最近几日,不少办公族也“加入”了感冒的群体,有的单位甚至病倒一大片。专家认为,这与一些人不适应由夏到秋的多变气候有关,因此秋天要防治“气候过敏症”,有感冒症状应及时就诊。

各年龄层发病特点不同

昨天上午,记者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看到,因感冒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这些患者症状大多相似,头痛、流鼻涕、打喷嚏、高烧持续时间长,与以往的感冒相比,此次感冒发病的特点是病程长,不少患者都是一两个星期前得的感冒,但就是不见彻底好转。

该院呼吸内科主任沈爱娣教授告诉记者,此次感冒高发,各年龄层都有不同的发病特点。如老人以老慢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为主;小孩多数是咳嗽、支原体肺炎等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呼吸道感染;中青年上班族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在分析其原因时,沈教授介绍,立秋后的高温闷热天气使人们身体不适应,空调、电扇照吹,紧接而来的深秋昼夜温差大,往往是前半夜还闷热难耐,到了后半夜却寒意逼人,温度一高一低,容易患上感冒。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上班族们的感冒除与冷暖交替、病毒传播有关外,办公室内抽烟者吐出的烟雾也会刺激人的上呼吸道,引发感冒。

“气候过敏症”是原因之一

近来不少人感冒的原因之一是因气候变化引发的“气候过敏症”。据专家介绍,气候变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周期性的缓慢变化,另一种是非周期性的剧烈变化。人体对这两种变化均需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如果气候变化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就会导致人体有不舒适的感觉,现代医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气候过敏症”。据调查,大约有1/3的人程度不同地患有“气候过敏症”,其主要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困倦乏力、抑郁焦虑,头痛晕眩、恶心等,自然而然就导致了感冒的发生。

沈教授介绍,秋季气象要素变化比较剧烈和频繁,极易引发较为严重的“气候过敏症”,所以要特别注意预防。要经常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当有冷空气侵入时,要及时增添衣服,注意保暖,同时要注意增加营养,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天气变化前后的生理平衡,尽可能地避免疾病侵身。

猜你喜欢

  • 中医治疗痔疮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纪都可发病,但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们国家,痔是最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痛经药膳方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