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看病如何减少误诊

看病如何减少误诊

日常生活中,很多都碰到过误诊。误诊的原因十分复杂。一病人的误诊涉及到医生、病人、疾病本身、医院设备条件和社会等诸多因素。诚然,医生在接诊病人中及时准确地查出病因,并给予合理的施治是关键。但作为患者如果积极配合医生是可以减少误诊的。临床上有些误诊的确是由病人自身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往往会影响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的真实性,从而严重地干扰医生的思维和认识,导致误诊。常见误诊的病人方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隐瞒病史:有的病人有难言的隐私,怕影响自己的声誉,不愿向医生坦露真情。

夸大病情:不少患者就诊时怕得不到医生的同情,在诉说病史时夸大病情,把医生的注意力和判断引入错误方向。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本是轻度属一期,因夸大自觉症状,医生又忽视全面多器官检查,误诊为重度,不适宜的加用降压药,结果诱发心绞痛和脑中风。

缺乏合作:笔者在接诊病人时,常遇少数患者缺乏合作,他们诉说病史漫无边际,杂乱无章,常偏离医生引导性问话,答非所问。特别是在繁忙的门诊中造成病史采集不全,在体检时又不太合作也易导致误诊。

盲目求医: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分科越来越细。这对各专业疾病的深入研究虽有益,但也给患者求医带来不便。例如一个青光眼患者因头痛、恶心、呕吐就诊内科,诊断“胃肠型感冒”,治疗无效,转诊神经内科,并做了很多检查,仍治疗无效,最后请眼科医生会诊才确诊为青光眼,因辗转延误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这个病例虽不能完全归咎病人就诊的方法错误,因为病人不可能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误诊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医生一方。但是,病人选择的就医对象缺乏针对性,在客观上为正确的诊断增加了困难。

迷信权威:有些人常托熟人、找关系,找名家权威看病。专家在接待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内的病人时确诊符合率较高,但慕名而来的病人所患疾病并非都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只能凭主张印象暂作诊断。如果对专家过分迷信和盲从,很可能南辕北辙,造成误诊。

总之,医疗工作中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人们普遍关心自己健康的今天,在工作之余读点医疗卫生科普报刊,提高防病保健意识,这对就医时减少误诊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 感染性休克中医诊疗技术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

  • 金匮肾气丸治肺心病心衰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

  • 宣达渗利止吐泻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避瘟用温初探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健脾清肠汤治习惯性便秘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