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完整继承仲景学术——《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读后

完整继承仲景学术——《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读后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东汉末年,张仲景撰成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由于处在战乱时期,再加上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学术著作抄写不便,很快就出现了传承不下去的情况。时隔不久,魏太医令王叔和慧眼识珠,对于张仲景的学术著作进行了保护整理,并在自己的《脉经》之中加以引用,使学术界有机会了解张仲景的医学贡献。王叔和的这一贡献,很快就得到著名医学家皇甫谧的肯定与赞赏。尽管如此,经历了南北朝几百年的动乱,在唐代初年孙思邈撰写《备急千金要方》的时候,仍然很难见到张仲景的著作。这种时隐时现、流传不广的状况,持续到了宋代校正、刻印医书之后,才有所改观。

宋代之后,张仲景的学术著作受到空前重视,他的著作被称为经典,书中的方剂被当作经方,他本人则被尊为医圣。宋代《伤寒杂病论》被一分为二,形成了一本《伤寒论》和一本《金匮要略》。为之注释者先后涌现,《伤寒论》有注始于宋金时期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有注始于元末明初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清代是对“两书”注释的鼎盛时期,近现代也有不少注本。历代注释仲景书,或注《伤寒论》,或注《金匮要略》,或二者兼而注之。

吕志杰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本为一书,基于临床上伤寒中有杂病,杂病中有伤寒之实际,力图从整体上探索、把握张仲景医学思想,故将“两书”综合研究,编著成《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这是一部近200万字的巨著,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于2010年5月出版。国医大师朱良春、任继学、邓铁涛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当代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在序文中认为该书“可赞扬者至少有三:一者,参今法古,独辟蹊径,将《伤寒论》与《金匮》合二为一讨论之,这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仲景思想。二者,既注重理论探讨,又注重临床应用,二者结合,乃成为良医的必由之路。三者,如此巨著,一人执笔,文字内容,审慎周全,这需要一种敬业精神与献身精神。”

为了达到兼听则明,集思广益的目的,吕志杰邀请了全国部分院校和医院研究仲景医学有专长的专家、教授参加了该书的审订工作。翻开该书,不难看出,吕志杰对于仲景医学的研究确实颇费工夫,其总结的“三纲”、“五求”、“十项内容”等,都别具匠心。此外,本书的附录有吕志杰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多篇研究论文,颇值得一读。书末的“五种索引”,十分便于将该书作为工具书使用。所列“参考文献”之多,可知本书参考古今书目之众,为广大中医研究仲景医学,提高临床疗效开辟了捷径。

目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着力培养大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号召青年中医学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成名医的大好形势下,吕志杰这部学术著作的出版,为我们全面完整地继承仲景学术思想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 有些患者总是手脚心发热,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时候我看一看大家的留言呢,有的这这样一个患者,说是他是33岁,一个男性,这个脑力工作者平时就是坐在办公室,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问我算不算病。就是经常性的这个手脚心发热,他工作压力比较大,整天有些心烦意乱,还没有精气神儿,所以就这个问题呢,

  • 人体的这四大虚证,快来看看你是哪一种!

    中医是需要辨别一下,虚主要是气血阴阳。气虚呢?简单跟大家说就是气力不足,气属于功能,你在某些方面的功能不足,任何一方面中医都叫做气虚。血虚呢,跟气血而言呢,就是是由于血虚导致的功能不足,或者说功能还可以,但是血液的营养不足,会导致你容易功能

  • 暴饮暴食的这两大危害,你现在知道还不晚!

    大家在网上今天可能看到一个,有一个说的是大胃王,为了吸引人眼球啊,就表演这样的节目,国家出这个政策了,禁止再表演这样的节目了是吧?一个是作秀还是浪费粮食,那么今天我就从医学这个角度啊,跟大家说这个暴饮暴食对我们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中医认为

  • 肝气郁滞总是反反复复,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然后这个患者肝气郁滞呢,她也看了很多次,经常吃一些药,有时有点儿效果,但是总是反反复复不太好,这个是为什么呢?咱们来看一下这个肝气郁滞的一些特点啊,第一个就是病情变化多样,症状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今天是胃疼,明天是头疼,发脾气,吃不下饭,

  • 湿热寒湿,中医四招教你自查

    中医认为这个湿邪是最难以祛除的,湿邪粘滞,这它的特点不容易祛除。我们在祛湿之前呢,一般都分辨是湿热还是寒湿,目前在临床上看是湿热居多,寒湿特别少,因为你寒湿的治疗虽然有湿,但是因为用温阳化湿的治疗还是比较单纯一点,湿热的治疗呢,既要清热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