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新偏瘫穴电针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新偏瘫穴电针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目前神经内科对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都局限于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周期长,效果欠佳,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增强肌力是临床康复医生面对的实际问题。《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第9卷第1期报道了福建省永春县中医院针灸科颜少敏医生在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对症采用从脾论治同时加用新偏瘫穴及阳明经穴适时早期电针疗法,并进行了对比观察。

共收治160例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将其分为中药从脾论治配合适时早期电针新偏瘫穴(观察组)80例、采用中药从脾论治(对照组)8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标准,自愿接受治疗。排出标准:严重的内科疾病史,有精神障碍疾患不能配合治疗者。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基础上采用中药从脾论治法。基本方:白术、党参、薏苡仁、诃子、陈皮各10g,当归20g,苍术、淮山药、川芎、白芍各15g,柴胡、荆芥穗、木香各5g,生姜3片。语言不利加石菖蒲、远志、郁金,上肢偏瘫加桑枝、桂枝、威灵仙;下肢偏瘫加川牛膝、地黄、肉苁蓉;肢软无力加桑生、川断、川牛膝;患肢麻木加络石藤、鸡血藤。上述诸药水煎,1剂/天,两次分服。每次药渣加水1000mL加热以能耐受为度,以此药液泡足,薰洗患肢,1剂/天,15天为1个疗程。电针疗法:在患者生命指征平稳的条件下,中药从脾论治的基础上及早加用电针疗法。取穴:1新偏瘫穴定位,上穴位于尺骨前缘,尺骨茎突与肱骨内髁连线的中点上一横指处。下穴位于胫骨脊处缘,外髁高点与鼻穴连线的中点上二横指处。针刺方法:穴位常规消毒,选28号毫针垂直刺入皮下,上穴进针1.0~1.5寸,下穴进针2.0~2.5寸,施提插泻法,以局部肌肉跳动数次为宜,留针25分钟,中间运针1次。2针刺阳明经穴取穴:曲池、肩髃、阳陵泉、环跳;配穴,上肢配肩髎、手三里、合谷;下肢配足三里、悬钟、解溪等穴。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远道穴位相结合的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取28号毫针进行针刺,可患侧与健侧交替针刺,用平补平泻手法,也可采用先刺健侧穴位用泻法,后针刺患侧用补法,得气后接通电针治疗仪,留针30~50分钟,针刺1次/天,1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对照组:只采用神经内科常规康复疗法和中药疗法,治疗时间同观察组。

结果显示:观察组73例患者治疗前重、中、轻度功能障碍的患者分别为44,18,11例,治疗后为4,11,58例,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42,19,12例,治疗后则分别为16,14,4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肌力提高情况较对照组显著(χ2=-6.272,P<0.01)。两组患者的不同病程及治疗时间:观察组73例患者,病程在1周之内的23例,1周以上50例,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1周以内的患者运动恢复情况明显著优于病程在1周以上患者;对照组73例,1周以内24例,1周以上患者49例,1周以内患者运动恢复情况明显优于1周以上的患者。从治疗时间上观察,观察组80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21天,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29.6天。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12,P<0.05)。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都能耐受,无不良反应,随访中全组病例无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而退出观察。结论:早期电针新偏瘫穴及阳明经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肌力改善效果明显,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 面瘫十二针治面瘫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

  • 新生儿硬化病中医诊疗技术

    新生儿硬化病系新生儿指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点,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主要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

  • 鹿茸益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

  • 急性脊髓炎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