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四季饮食抗疲劳--秋季调养

四季饮食抗疲劳--秋季调养

四季饮食抗疲劳

秋季调养

秋天是酷暑到严冬间的过渡时期,天气逐渐由热变凉,既是五谷收获之季,也是万物收敛之时。为顺应自然界这种变化,人们需要在饮食上进行适当调整。

中医的五行学说中,秋季应六气为“燥”。伴随着自然界万物水分蒸发、干枯萎黄,人体也会出现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干结等“燥”象。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它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的含量达70%,此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蜂蜜具有解除疲劳、强健体魄、提高智力等作用,久服可抗病延年益寿。

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可适当多吃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鳖肉、乌骨鸡、鸭蛋、豆浆、乳品等。另外,酸甘化阴,还宜进食一些带有酸味的食品以滋养阴液,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此时,应少吃辣椒、花椒、胡椒以及葱、姜等辛辣食物,忌麻辣火锅之类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燥”为虐。秋天除适量食用时令蔬果之外,尤其提倡食粥,最好是将上述润燥之品与粳米或糯米同煮,既可补充营养,又能增液去燥,一举两得。

入秋之后,为补偿由炎夏能量消耗带来的肌体养分匮乏,缓解机体疲劳状态,可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但要注意,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虚不受补,大量进各种肉食反而会增加脾胃负担,适得其反。根据“秋宜平补”的原则,宜选择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蛋、奶制品、豆类以及山药、红枣、莲子等。秋季尤其进入深秋以后,是调整脾胃,为“冬补”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食,或用芡实炖牛肉等食用,即能达到目的。

摘自中医药出版社《疲劳综合征》。

猜你喜欢

  • 眼部水肿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2)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谭某某,女,62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眼部水肿已有半年,偶有下肢肿,西医检查肝肾功能均为正常,眼睛经常流泪,夜间睡眠不实,梦多,白天嗜睡,睡醒则汗出,喜饮,素来脾气急躁。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胖大而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适宜技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糖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浆酮体浓度超过正常时形成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以严重脱水、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血糖明显增高、后期昏迷为特点。多见于2型糖尿

  • 经方治呕案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

  • 治百病皆以固护胃气为要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